浅谈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音乐兴趣

| 分类: 教育论文


清华洁华幼儿园    陈赢

当婴儿躺在摇篮里时,他们就会追随着音乐,睁大双眼,四处寻找;他们手舞足蹈,全身摆动;在他们不能安静地入睡时,温柔的摇篮曲又使他们安静下来,慢慢地闭上眼睛进入梦乡。孩子从小对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节奏、旋律有反应,他们有一种天生的音乐灵感所以说幼儿天生是个音乐家。       

        一、大班幼儿音乐教育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音乐教育缺乏独立性:把音乐单纯作为教育的手段,配合其他活动。
        在以往的课程中发现,大班幼儿体育活动、数学活动、社会性活动比较多,但是系统的音乐教育活动很少,经常是在社会性活动的道德教育中渗透一些歌曲,教材的选择也具有随意性,利用音乐去开发智力,进行道德教育,忽视了音乐本身对身心发展的价值,忽视了音乐本身的规律。没有把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放到教育目的中,音乐活动处于失空状态,没有独立性           
        (二)教师的音乐素质有待提高:技能技巧强,幼儿音乐教育能力弱。
  综合来看一般有的教师音乐技能很好。但是,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不了解,选择教材容易过难或者不符合幼儿生理特点,比如:有时选的教材超出了幼儿能自然轻松驾驭的音域,或者歌词太长、太难超出了幼儿的理解范围,难以记忆。组织活动的形式也往往比较单一,把小朋友聚集在一起教歌曲,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如果教师缺乏对美的欣赏能力,不能把音乐的美带给幼儿,那么必然造成幼儿音乐教育价值的缺失。                      
        (三)教师的业务能力与幼儿的兴趣偏好之间有传递性: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在教学活动中容易偏重这方面,这就影响了幼儿的兴趣。如果教师不善长于音乐教育,音乐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就会影响幼儿的兴趣选择,幼儿的兴趣容易受成人的导向。比如,我善于上体育活动,班中大多数小朋友都喜欢能玩的体育活动,而且体育能力比其他班幼儿强,大三班的郭老师有奥尔夫音乐教学特长,在组织活动中和生活环节中都渗透了音乐的元素,班中的幼儿大都喜欢律动和音乐活动。大四班是音乐班那就不用说了在武老师的带动下,班中幼儿的节奏感识谱能力都很强。             
        (四)音乐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不能充分发挥:                     
        这也是幼儿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形式单一,练声——学习新歌曲——复习三步走,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被动的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体验到音乐的美和快乐,也没有将音乐内化成自己的一种品质。仅仅局限于教师教的几首歌曲上,在生活中,对音乐并没有多少兴趣,音乐能力也不强。                                                           
        二、尝试解决音乐中的问题                                            
        这学期我们班进行了小小音乐剧的尝试。尝试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如何为幼儿提供贴近幼儿生活、具有教育意义和艺术美感、能够调动所有幼儿参与的表演形式,探索如何使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领域建立关联和整合,探索如何调动多种艺术形式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小小音乐剧不是为了少数有天赋的孩子表演所用,而是要向全体幼儿开放一个大舞台,综合提高幼儿的艺术能力,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康成长,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1、“音语合壁”把声音变成音乐                                        
        (1)唤起共鸣,自由感受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也列夫斯基说:“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并且音乐教学还肩负着培养和发现其他方面的潜能。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幼儿听音乐,用自己的声音、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的体验,幼儿将自己的感受,内心体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投入音乐和情感为中进行自由想象。我们不断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肯定他们的看法,从而激起幼儿表达的欲望,达到培养自信心的目的。如在欣赏《秋日私语》中,秋日私语的旋律起伏不大,抒情,节奏均衡,速度徐缓,力度较弱,音乐形象亲切而温存。于是我先让幼儿听音乐感受,“你感觉曲子怎么样?你能感受到什么?”幼儿闭上眼睛欣赏,每听完一次让幼儿将感受说出来,“我看见河上有小船。”“我看见满地的落叶……”。我让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奇妙的想法。同样的音乐,不同的幼 儿会按自己不同的想象随着音乐进行创造性地表现。在我的鼓励、肯定下,平时不爱开口的幼儿或者缺乏自信心的幼儿都能逐步参与其中,唤醒幼儿的音乐感受。                                                             
        (2)直观激发,自由创作                                         
        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我尽量放手给幼儿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每个幼儿按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原有的程度进行自由想象,自由表现和自由创作。                                                            
        例如:在改编歌曲《两只老虎》后,引导幼儿按照音乐的旋律,仿编歌词,有的幼儿编出:“两个兔子,蹦蹦跳,一个采蘑菇,一个在旁边玩耍,真可爱。”有的幼儿编得离奇,充满童趣:“两只螃蟹横着走,一只变成石头,一只变成海螺,真奇怪。”这样幼儿在仿编过程中,学唱的兴致更高。孩子们一个个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想象创作活动中,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2、鼓励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根据音乐创编故事
        故事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因此幼儿有丰富的故事体验。教师可将音乐欣赏与故事相结合,使音乐欣赏不仅局限于纯艺术方面的体验,而是与语言领域相结合,增加音乐欣赏的趣味性、个性化。                                                                                
        首先,教师要让幼儿充分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整体风格和结构,为后面的创编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幼儿故事创编并不是没有依据的空洞编造,它必须建立在对音乐充分感受的基础之上,根据音乐的风格来想象音乐中的故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把握音乐的风格和结构,与故事密切相关。例如:《秋日私语》的音乐欣赏活动,教师在平时幼儿自由活动,区域结束时,就播放这首曲子,让幼儿熟悉并且喜欢这首曲子。在一次集中欣赏音乐的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就共同欣赏《秋日私语》,教师提问幼儿“这首你们听起来觉得怎么样?”幼儿回答:“听起来很轻松”“让我很舒服”,说明幼儿感受到了曲子的风格是抒情的。有了幼儿对乐曲的大体了解,为幼儿有的放矢地创编故事提供了依据。 其次,幼儿以小组的形式根据音乐创编故事。这一部分是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环节。教师通过幼儿的小组活动能够更充分观察幼儿,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引导。以《秋日私语》为例,教师抓住曲子抒情的风格,引导幼儿想象“秋天里什么东西变化最大呢”于是有的幼儿就想是树叶。树叶变黄了、树叶飘落下来了。接下来教师又引导幼儿:“他们怎么飘落下来呢?”幼儿就说:“他们一片一片飘下来”“有的像小船、有的像蝴蝶”紧接着教师就让幼儿在欣赏音乐让幼儿听听。对于幼儿的想象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一环节,教师是突出欣赏音乐的重点,留给幼儿创编故事的空间。教师在组织幼儿欣赏音乐的基础上要首先吃透了解这首曲子,找出故事创编的重点,加以突破。依据音乐的旋律结构引导幼儿创编故事,让幼儿以创编故事的形式深入了解欣赏乐曲。将音乐故事化,是建立倾听表现生活中声音的基础之上,只有熟悉了生活中这些美妙的声音,才能与音乐的旋律联系起来,创编故事。此外,音乐故事化又是培养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幼儿只有在充分了解音乐旋律结构的前提下才能创编出与音乐相符合的故事,实现音乐欣赏能力的飞跃。音乐故事化还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它也是建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       
        3、根据自己创编的故事配音乐来表演                                 
        在《秋日私语》乐曲故事创编中,幼儿根据乐曲的风格、教师的指导、家长的帮助中,表演了小小音乐剧《树叶娃娃》在音乐剧中综合了音乐、舞蹈、美术、手工、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也使艺术领域和其他领域建立了更密切的联系。这个音乐剧表演活动涉及到品德教育、健康、语言发展等多个方面,使艺术教育能够在幼儿成长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小小音乐剧教学的意义不在于取得完美的成果,而体现在幼儿的参与和成长过程。也许幼儿一时还唱不准音调,那就跟着伴奏音乐半唱半说的表演吧!也许幼儿有表情地表现内心情感还有一点点困难,那就通过表演活动让幼儿获得情感体验吧!表演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来观察、思考、发现和分享,有更多的机会得到老师、同伴的肯定,也有利于积累大量积极的经验。       
        戏剧形式需要经过编剧、导演、演员、人物造型设计、舞台布景设计、声音效果设计的相互配合,需要表演、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通力合作。这种形式在幼儿园教学中当然不需要那么复杂,但是这种综合性的活动形式能够和幼儿园整合性课程、主题教育找到结合点,这种形式值得我们继续研究。                                          
        以往音乐教育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幼儿只能在教师和指挥下千篇一律地唱、舞,限制了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出力和感受力潜能的发挥。我们应彻底地摒弃这一阻碍幼儿发展的教法。在音乐教育中,不拘任何形式,只要能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就是最佳的教育方法。正如美国康涅狄克州哈特福德大学音乐系主任约翰博士指出的那样:“最自然的方法就是最科学的方法,音乐学习的全过程应该是全体参加者进行艺术活动的过程,成人应该通过充满情绪感染力的唱歌或形体表现等形式引导和激励儿童主动加放音乐活动。”幼儿通过自身的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来充分地、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展现自己的积极情绪,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获得相应的快乐和满足。音乐世界是奇妙无穷的,既有可歌可泣,又有欢乐多情;情感世界是奥妙无穷的,既有无声无息,又有波澜壮阔。我们要勇于创造和探究新的教育方法,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处益彰。让幼儿在音乐世界里陶冶高尚的情感,情感世界里健康地发展、成长。              

        注:此论文获2009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论文评比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