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攻击及破坏行为实施教育干预

| 分类: 教育论文

北京市清华洁华幼儿园   聂焄焄

一、正确引导幼儿自我中心倾向的重要性
       幼儿的自我中心与其特定的年龄段的认识水平的发展阶段有关。社会认知发展水平是决定幼儿自我概念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幼儿这个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教育者没有帮助幼儿处理好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以致表现出自我中心,横行霸道,甚至有攻击、破坏等负面社会行为出现,那么就成为了较严重的行为问题。《纲要》提出:要指导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这是社会领域的重要教育目标。这也是目前我们强调的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面对有攻击和破坏行为的幼儿,如何进行适宜有效的教育?”也是教师在现实教育过程中的难题,值得我们探讨。
        二、有关帅帅的轶事记录
         1、我们得不了第一,你也别想得第一
        在“快乐大闯关”活动中有一个多米诺骨牌游戏,小朋友分成四队合作摆放多米诺骨牌,哪组在规定的时间里最先摆好就算闯关成功。游戏开始后,各队小朋友都在紧张有序地摆放。帅帅属于黄队,他没有参与摆放而是东张西望,不时地到别的队看看。红队小朋友分工合作,一筐多米诺骨牌马上就要摆好了。帅帅看见了走过去,一伸手把摆好的多米诺骨牌全推倒了。事后老师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帅帅说:“我们黄队还没摆好呢!我不想让红队得第一。”帅帅因为自己想得第一,而推倒别人摆好的多米诺骨牌,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一面,一旦自己的意愿没有实现就会出现反常的行为或情绪。平时在活动区活动中,如果帅帅没有玩到想玩的区域,他就会在各个区之间来回走动,看看这个碰碰那个,打扰别的小朋友的活动或游戏,借此发泄心中的不满。
        2、你招惹我,我一定要还击
        教育活动结束后,老师组织幼儿入厕、洗手、喝水。陶陶拿起水杯转身正想喝水时,不小心碰到帅帅的手,使正在喝水的帅帅呛了一口水,还把水撒在领口上一些。帅帅立即找到老师说了这件事,老师了解情况后让陶陶向他道歉,并安慰他说:“没关系,小朋友不是故意的,下次她会小心的。”帅帅没有说“没关系”,而是走到陶陶身后喝一口水往陶陶领口倒一点水,再喝一口水又往陶陶领口倒水。老师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因为陶陶把我的衣服弄湿了。”
        3、你不借我玩具,我就打你
        过渡区里,小朋友各自玩着自选的玩具。突然虫虫哭着来找老师说帅帅打他还抢他的玩具。我们问帅帅为什么要打小朋友,他理直气壮地说:“我向他说把玩具借我玩一下,他不愿意,我都说了好几遍了,他还是不肯。”
        4、老师不让我上厕所,我就不起床
        下午两点二十五分,小朋友的午休时间快要结束了。已经醒来的帅帅躺在床上说要小便,老师让他快去。两点二十八分,帅帅又说他想小便,几分钟前他刚去了一次,再说马上就要起床了,老师就说:“等起床的时候再去吧!”到点小朋友起床了,而帅帅却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老师和小朋友怎么叫他都不起床。老师问他原因时,他说:“我就不起床,谁叫你不让我去小便的。”平时帅帅受到老师的批评后就会赌气,接下来的事情什么都不做,比如不喝水、不吃饭、不做操、不玩活动区等等。他想做什么事,别人不能拒绝或违背,如果不顺心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对抗的情绪。
        5、我不管什么游戏规则,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户外活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跳“猜拳游戏舞”,三个小朋友猜拳,赢得小朋友继续邀请别人跳舞。有小朋友告状说:“帅帅都没有赢,他就去邀请别人。”老师告诉帅帅应该遵守游戏规则,可帅帅却说:“我就是想去邀请嘛!”帅帅有和小朋友共同游戏的愿望,也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但他不遵守游戏规则,缺乏规则意识,因此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
        三、形成不适宜的自我中心倾向的成因分析
        攻击与破坏性行为的发生是由个体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幼儿本身的气质决定行为方式
        刚出生的婴儿,有的爱哭、有的安静,是一种天生的人格倾向的表现。
        2、幼儿认知的错误造成偏差行为
        幼儿感到伤心、忧虑、嫉妒、孤单,常常愤怒,以致攻击他人,这些情绪行为的产生可能是幼儿认为别人排斥他、对他不公平,或无法适应新事物造成的。而事实上,这些可能并不存在,而是来自幼儿错误的认知。这种幼儿可能对外界刺激做了歪曲的解释,并由此建立无理性的信念。从帅帅故意往别人领口倒水的事例可以看出。平时在班里,如果有小朋友不小心把他带来的书弄破了一点,他一定会把那个小朋友的书也弄破;排队时后面的小朋友不小心踩了他一脚,他也一定会踩别人一脚。总之,别人一旦“招惹”了他,他一定予以还击。
        3、缺乏社交技能导致负面社会行为
        幼儿受到委屈无法申诉,会摔东西表示愤怒;不知如何解决与同伴的矛盾,会以打人的方式取得胜利等等。帅帅在与小朋友交往的时候,因为缺乏交往技巧经常和小朋友产生矛盾,而他的解决方式就是打人。就像刚才介绍过的一个例子中,他想借小朋友的玩具借不到就打人。
        4、成人的教养方式影响幼儿的攻击行为
        父母过分宠溺、对幼儿千依百顺,使幼儿自我中心膨胀,稍有不如意就会用极端的手段来满足自己。我们了解到帅帅小时候体弱多病,所以家长给了他更多的关心与照顾,什么事都以他的意愿为主,事事顺着他、宠着他。家长过分的溺爱和宽容,使他很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自控力差,缺乏行为准则和规范,事事依赖成人,与人交往受挫后,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发生攻击、破坏行为。
        四、教育策略与方法
        1、从帅帅优点入手,积极为帅帅营造其走出自我,与同伴和谐相处的空间。
        每个幼儿都会有优点,我们平时注意及时抓住幼儿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同时,给幼儿展示自我的机会,赢得同伴的认可,从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帅帅的记忆力好,教过的儿歌、古诗,只要认真听了一学就会。所以我们经常让他背诵儿歌和古诗。帅帅为了得到展示的机会和老师的表扬、同伴的认可,学习更认真,注意力更集中了,无形中就减少了他“惹事”的机会。
        2、关注与同伴具体的行为交往方式,予以适当的指导与帮助
        我们发现帅帅和小朋友发生矛盾往往是因为他不知道如何与同伴交往,遇到问题只会用暴力来解决。我们首先让帅帅明确的认识到打人的方式并不能使他的愿望得到满足,反而使他失去了更多与人交往的机会,所以友好和平的方法是最好的选择。同时,为使帅帅在以上方面能形成比较深刻和直接的体验,我们注重给他的周围伙伴做好相关工作,当帅帅向同伴发出交往请求时,友好地接受他并帮助他实现愿望。一个孩子的某种行为的改善需要我们多次的关注和引导,同时,也要借助他自身多次的切身经历和感悟。我们平时注意跟踪观察帅帅与同伴交往的情况,发现问题后及时给予具体指导,利用角色变换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的影响和伤害。这样的尝试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首先,当帅帅打人时,我们问他:“如果小朋友向你借书借不到就动手打你,你还愿意把书借给他吗?”帅帅说:“不愿意,书本来就是我的,我不想借就不借,他也不能打我啊!”“对啊,你可以这么想那么小朋友也可以这样做啊,那你打人就不对了。”这样的谈话让帅帅学习感受他人的想法和权益,发展他的移情能力;其次,帅帅被别人欺负时,我们就会引导他思考“你被别人欺负,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前两天你欺负***,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认为,和小朋友遇到矛盾,应该怎样处理才好?”在这样的体验与反思中,让帅帅逐渐感悟到友好与人交往更容易交到朋友,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愿望。当帅帅学会如何与同伴交往后,小朋友们渐渐愿意和他做朋友了,有时还有小朋友主动提出想和帅帅一起玩,这些变化都让帅帅体验到和平解决的好处,使他和同伴的交往达到良性循环。
        3、教师处理问题就事论事
        儿童的攻击与破坏是他认知错误造成的偏差行为,我们处理问题时不针对个人,不说“帅帅你怎么老这样”“你就是个不听话爱惹事的孩子”,而是常说“对于这件事,我认为这样处理不好,我们一起讨论讨论,怎么做才合适?”或者说“对于这件事,如果我们这样做,是不是更好一些呢?”这样就事论事的处理方法有效地减少了帅帅的抵触、对抗情绪,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4、家园共育
        从家庭寻找问题根源,对父母进行有效的家教指导,家园合力完成对帅帅的积极引导。
        (1) 父母教育观念分歧的改善
        通过和家长的交流,我们感受到帅帅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存在明显的分歧,妈妈认为孩子应该管,而爸爸却认为孩子不应该管。我们首先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实际情况,认识到教育方法不一致给孩子造成的危害。因为妈妈和我们见面机会较多,而且教育观念相似,所以我们决定从妈妈入手,做爸爸的思想工作,统一战线。开始由妈妈负责向爸爸传递帅帅在园的情况和老师的处理方法,然后我们也利用爸爸极少接送孩子的机会向他摆事实讲道理,让爸爸意识到自己放任自由的教育方法的不足之处。在和爸爸的交谈中,他对老师的观察和分析听得很认真,还做了大量笔记。经过一段时间后,有一次爸爸早上送帅帅来园时嘱咐他说:“帅帅,你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不能捣乱。”爸爸从以前的不闻不问已有所转变,这对于爸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2) 改善家长对孩子的过于关注和溺爱的情况
        帅帅是先天性漏斗胸,而且他对大部分抗生素都过敏,三岁前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度过。面对孩子,帅帅的父母有着很深的歉疚感,所以他们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环境。这种做法,在帅帅幼小体弱多病的时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孩子身体恢复、健康成长。现在帅帅的身体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恢复健康,体质也增强了,这时家长对孩子过于关注和溺爱的一贯做法就显得不太适宜了。孩子的情况在变化,家长的教育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家长应该关注和呵护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而更应该关注和呵护的是心灵的健康成长。经过一次一次与家长的触膝长谈,家长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3) 以帅帅的内心愿望为奖励强化其正面行为
        当孩子想要什么或想做什么时,先给他提要求,比如说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把自己的玩具收拾整齐,孩子做到后可以满足。或者先了解孩子的兴趣,想做什么想要什么,然后把这个愿望作为奖励,比如在幼儿园表现良好,晚上看电视的时间可以延长十分钟等等。这样做有利于帅帅充分体验正面行为所带来的愉快与成功,有利于帮助帅帅改变不良行为,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4) 指导家长用“隔离法”与“过度纠正”纠正其负面行为
        当孩子已经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应该给予适当的惩罚或其他削弱方式来给予孩子警戒。家长可以命令孩子离开现场做短暂的隔离。隔离法是对儿童行为增强因素的撤销。例如孩子玩玩具时喜欢争抢或敲打,我们可以让他停玩五分钟。但是要注意,“现场”必须有增强因素。如果孩子根本不想玩玩具,那么隔离就没用了。家长还可以使用“过度纠正”的处罚策略。如果孩子的行为破坏了环境的现状,他不但要负责恢复原状,而且要以数倍的功夫来改进这个环境。例如孩子故意撕坏图书,我们不但要他把撕坏的图书补好,还要把所有破损的书都补好。如果孩子不会补,我们也要教他补直到补完所有的书。从而,让幼儿体验负面行为带来的不便与不愉快,逐渐消除其负面行为。
        通过两个学期的努力,帅帅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帅帅变得爱看书,有耐心。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规则,不随意动手打人,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同伴对他也很认可,经常推荐他当小组长,这不断促使他努力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在对幼儿攻击和破坏行为实施教育干预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一些经验。
        (一)寻求家长配合
        “幼儿出现的不良行为在他的家庭中可以寻找出根源”,可见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教育幼儿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同时也是家长的责任,所以积极地寻求家长配合,实现家园共育是实施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循序渐进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在老师教育和指导的过程中,幼儿的行为经常会出现反复和波动,这就需要老师付出爱心和耐心,循序渐进,逐渐帮助幼儿纠正不良行为,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体验形成情感共鸣
        在对幼儿实施的教育策略中,我们经常运用“体验法”,引导幼儿体验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体验友好交往的快乐,体验遵守规则的好处。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接受和认可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注:此论文获2009年北京学前教育研究会论文评比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