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 分类: 家长资源贡献

     淳朴兮孩子,淳朴兮孩子,未来世界好坏之主体。浑然心地,不知害利。乐哉游戏,不计非是。社会价值在没我,没我以利人,先利小孩子。 ——题记
   这是一首民国幼师学校的老校歌,小孩是淳朴的善良的单纯的。“人之初性本善”是一切教育问题探讨的前提条件、游戏规则。

·小孩比大人要成长的快很多
·她需要大自然,从而不变“宅”
·“闹觉”到底是谁在闹
     小孩子如果中午没睡觉的话,下午三四点或者晚上八九点就会开始“神奇地”发脾气、撒娇,大人一般就会说“这小毛孩又开始闹觉了”“她就是在闹,你别理她,闹完就好了”。
      其实不然。
      试问,为何而闹?每一个人表现出任何情绪上或者肢体上的突然变化,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你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且你的孩子还是一个善良单纯的小孩的话,请不要用“闹觉”二字来敷衍她的请求。个人理解,“闹”的初始原因就是“她累了”,家长们分析的没错,但接下来她寻求的是“安全感”,一个人在温暖和爱中才能安然入睡。所以,她用一系列夸张的行为来吸引你的注意力,目的是希望得到温暖的怀抱与满满的安全感。如果大人认为孩子在“无理取闹”,把她抛在一旁不管,让其在声声啼哭中无可奈何地“安静”入睡,就好比一个没人要的孩子在恐惧与饥饿中倒在街旁一样,是一件极其可悲的事情,当然,这其中最可怜的是孩子。
       更悲剧的是,没有一个小孩会觉得自己是“不幸福”的孩子,这渐渐会成为一种习惯,也就是大人们说的“长大”吧。闹觉,到底是谁在闹?
·动画片
      抛开那些关于视力及眼睛健康的讨论,随着科技的发展,动画片已成为小孩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上妈妈们骂“《喜洋洋灰太狼》没智商又残忍”“《熊出没》太暴力”,《大耳朵图图》和《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俨然成为了妈妈们的首选。这两部片子都有两个很明显的错误,那就是“用一个错误的例子来证明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而给予孩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用‘证明别人是错的’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第一条体现的是最明显的。《大耳朵图图》中的妈妈小丽和爸爸英俊在我看来都是反面角色,图图嘛,就是天真可爱,其实是被迷惑了。通常就要靠“壮壮妈”来教育他们仨,如果本集没有“壮壮妈”这个觉得的话,图图在最后将得出一个“神乎其神”的结论。这就是家长们追求的教育意义吗?用五分之四的笔墨来讲一个错误的事情,然后用十分之一的笔墨来纠正,当然效果是不明显的甚至会事得其反。《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比《大耳朵图图》要稍微好一些,但有限。
      当然,光批评是没有用的。推荐点好的东西供参考。
1、网趣宝贝的“0-3岁百首高清儿歌童谣”(Applestore里面有的软件)是一些比较实用的生活技巧。印象最深的就是教小朋友“不要摸插头的”,先通过小鸡、小猴、小猫的讨论来说明“插座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很可能引起小朋友们的好奇心”,然后小猴刚想去摸一摸,被妈妈制止住了。妈妈的原话是“里面有只电老虎,小手可不要乱碰啊”。后来当我们家那位要去摸插头的时候,跟她说里面有只电老虎,她想起了童谣就不摸了。这个方法比什么打手啊强多了。类似的小童谣还有什么“不跟陌生人走”之类的,很实用。
    但问题就在每个视频的长度在半分钟到一分钟之间,适合两岁以下的孩子看,再大一点的孩子那个故事的画面和构造就不能满足她的渴望了。
2、《米奇妙妙屋》。为什么要看动画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要“引导”。米老鼠带着自己的一帮小伙伴遇到各种问题,寻找妙妙工具来帮忙解决问题。
首先,它的价值观导向是好的。小孩子要学着自己解决问题。同时它也交给你了很多“工具”的用途及性能,在生活中用处很多。同时,它也给了孩子安全感,“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但是,看多了还是会出现问题。“米老鼠”在里面是一个“权威人士”的形象,无所不能,跟“喜洋洋”有一拼,太完美的角色是一切问题的来源。其次,“墨守成规”“天真浪漫”也是问题。现实生活中没有“超级大风扇”“超级弹簧鞋”等一系列超能工具,那怎么办呢?
3、历史故事、经典故事。不要在寻求创新的同时丢了传统。 
       一切的教育手段只为一个目的,让孩子拥有安全感与幸福感,开心健康的过每一天;拥有一个单纯、善良的心灵与大脑,充满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当她养成了这样的习惯,等长大以后面对复杂的社会时,她只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框起来”,然后安心、静心地做自己的事情,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