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幼儿园简史素材

| 分类: 心灵互动

原清华洁华幼儿园园长  狄雪明

为配合清华交工走五七道路,成立了街道托儿所。1970年至1994年,托儿所有工作人员83人,招收婴幼儿(56天至3岁)500余人,全托设了8个班。由于医务人员的细心指导和保育人员的细心照料,没有大面积传染病发生,曾多次评为北京市保健卫生先进园。84年后也招收了些36岁的儿童,排练的舞蹈也得到市、区好评。

1984年街道托儿所和清华大学幼儿园党支部合并为一个支部,1994年两个幼儿园合并成清华大学幼儿园。

1987年,清华大学招进了一批农转工,学校决定成立清华大学劳动服务公司幼儿园,由校幼儿园先后派出了各干部管理至1993年,劳服幼儿园曾先后多次获海淀区优秀托幼园所称号。

清华大学幼儿园为配合清华教工走五七道路,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于19721974年,成立了8个全托班。曾在七十、八十、九十年代多次获得市、区托幼机构先进称号,以及科学、文艺诸多奖项。

在九十年代,清华大学提出了要上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校领导对幼儿园十分关心,校长亲自带队每年六一都来慰问。借此机会,园领导班子向校长汇报工作,并提出了校幼儿园也要和大学协调配套上一流的愿望和决心,得到了校领导的支持。1997年校领导为我园争取到了壹仟万圆的赞助改造、重建、新建园舍,资金由香港实业家梁求琚之女梁洁华女士出资。

此消息令全园保教人员兴奋鼓舞,园领导一边要和基建人员一起讨论建筑图纸,一边着手抓软件建设。

首先抓队伍建设。9697年一大批风光厂的保育员陆续退休,学校又不给我园人员编制。在街道党委的领导下,我园大胆采用合同工编制,这两年里陆续从中华女子大学、北京幼师、海淀幼儿师招来应届毕业生30余人进行传、帮、带,补充到各个岗位。

利用假期,在一边施工的同时,一边组织全园教工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针对当时保教中存在的教育观念问题,重点学习加德纳、霍华德的观念,让幼儿都是可塑造的孩子和没有笨孩子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开始学习主题教育。

在和设计人员讨论图纸时,我们认真考虑到儿童的需要,如水池子高低尺寸,水龙头安几个合适,医务室和公共教室如何布局等都做了细致的安排。(97年底挖地基,98年初正式开工)

施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拆三排平房,建九个班的教室和食堂,之后购置室内家具、物品。第二阶段建公用教室、医务室。在幼儿照常入园的情况下,进行这么大面积施工,难度很大。

我们需要配合施工的任务是将平房里出来的6个班级拆班并班,孩子们午睡时都进入园房子音乐教室。食堂炊事人员送饭时,推着车从园外马路绕行。(施工现场都围挡起来)

待这批幼儿入住新房后,又拆部分平房(如园房子、医务室等)这一倒腾卫生,物品搬进搬出,搬出的物品往哪里腾放,一系列工作量可想而知。在建公用教室之前,同样要和设计人员共同商量室内应有哪些设施,一间间落实。施工之后,要添置家具、办公设置,本着质量要上档次,价位适中的原则,我亲自去挑选会议室的桌椅和洁华女士办公室的设施,还要挑选、商议多功能厅的音响、电器设备等(还有两间计算机房)。总之,像绣花一样,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把每间公用教室都“打扮”起来,力求有品位。

许多教室的施工到99年的5月才正式交工,为了“六一”的庆典,我们在不要外援的情况下,全体员工晚上、假日加班加点搞卫生,许多老师顾不上家里有病人,有各种困难,坚持到幼儿园来夜战,其中楼道擦玻璃和地下的(走廊)水泥、石膏块最费工。

5月末,园林科进入院子种草、整理,园舍里外顿时焕然一新。

在施工的大半年里,尤其是99年,我几乎就是站在院子里办公,园内、园外各路人员都频繁地咨询、商量各种事情,我都要一一回答。

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全园无一起事故发生。

“六一”的庆祝活动在大家的努力下成功举行,来宾有香港的朋友、校处各级领导,还邀请了区幼教、姐妹园的领导,获得一致好评。

之后,我们的工作中心即转入到上级上类上。我们首先对园内干部,全体员工进行思想动员,使大家有决心做好这一工作。

多次请区幼教科的老师来我园视察,指导工作,从规范写教育计划做起,到室内布置等等,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同时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研讨、交流,使得我园在整个保教过程中,旧观念越来越少,新观念逐渐扎根于保教中。

我园要上级上类(一级一类)面临的困难是很多的,首先抓好干部队伍,建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思路。坚持科学、正确的办园方向,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处理好先进理论与本土化关系等等,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紧紧抓住教育目标,始终不偏离对幼儿实施全面教育的轨道,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决策能力、运作能力、协调能力、承受能力,以制度管理实现工作的规范科学,以人文管理实现以人为本,以目标管理实现工作标准的全面一流;以过程管理实现严谨、细致;以评价管理保证工作的高质量。

领导集体锐意改革,提出了一切从本园实际出发,遵循幼教规律,将当时各种理论的精华与本园经验相结合,形成自己的办园理念和思路。我们提出了“两个整合、两个处理、两个提高”的教改思路。整合:指实现中外、古今教育理论思想的整合,在理解学习教委颁发的幼儿园纲要基础上,继承陈鹤琴整体教育思想,吸纳美加德纳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论,借鉴瑞吉欧方案教学理论中相关的观点和经验,提出本园的教育思路。(1)以多元教育唤醒每名儿童的多元潜能;(2)以“五指活动”整体教育思想和现代素质教育结合,实现幼儿全面发展;(3)倾听童声中探究,用儿童的百种语言开展网络式主题活动教育;(4)搞好家园配合,形成立体教育。

抓好优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办园效益的保障。我园按照清华大学“一流、竞争、流动”的指导思想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采用固定编和流动编相结合的方法,将合同纳入法制程序,规定了教师相应的职责、权利和待遇,满足了青年教师的合理需求。我们还进一步建立了有效的招聘、运行、制约、评估机制。

陆续引进(几年内)大批幼教专业教师达60余人,优化了队伍结构,队伍显年青化、知识化、专业化。之后,下大功夫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老教师对青年教师“扶上马、送一程”,管理上做到三注重:注重党建、团建以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注重老带新,专业进修以提高队伍教育技能与水平;注重内、外学,以点带面以提高队伍开拓创新的意识与能力。

在观念转变过程中,我们也得到赵钧鸿博士的热情指导,使我们较顺利地度过了理论转为实践的难关,我园的课程教育从传统的分科走向了综合主题教学,进一步开始研究将课程本土化。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突破,教育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上一级一类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环境育人是大家的共识,我们有计划有目标地加强建设,精心规划、精心建设建筑空间环境,我们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促使办学的硬件环境儿童化、现代化。以育人为目的,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多功能多层次、有自由度的游戏环境,创设一个与网络主题活动课程同步进行的室内环境,使环境成为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

在软件精神环境方面,全园教职工努力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人际氛围,并融入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氛围之中。大家立足眼前、面向未来,积极吸纳新生事物,自我调整,全园上下各部门、班级统一思路,积极行动,以开放的心态、执着的追求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前进的道路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促进保教水平不断迈向新台阶。

优质服务、促进效益提升。树立一切为家长服务的宗旨,努力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招收2周岁幼儿入托,采取延长每日服务时间,开办寒、暑假班等服务措施,受到家长的热烈欢迎。为满足幼儿的需要和家长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我园又增加了各种艺术教育、特色教育,还利用个双休日开办了低龄早教,将育儿知识入户宣传,开展了讲座、咨询、亲子班跟踪指导等多项工作。

历年来,我园获得市、区、校、后勤多项奖状,通过区、市一级一类验收。(具体时间、内容如需要查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