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班级经营中的艺术

| 分类: 心灵互动
                                  卓红 清华大学洁华幼儿园
摘要:班级是幼儿园进行活动的基本单位,它是幼儿园根据一定的编班原则正式组建的师生群体。幼儿在幼儿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班级里度过的,幼儿园对幼儿的管理也主要是通过班级来实施的。因此,班级对幼儿影响至深,班级经营对幼儿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 班级 经营

1、幼儿园的园所文化经营之道
1.1以人为本,营造支持性的园所文化
     健康向上的园所文化能在幼儿园中创造出奋发进取的精髓和平等和谐的氛围。以教师和幼儿为本,营造支持性的园所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教师相信幼儿组织及其管理者会考虑自己的需求,他们也将对园所报以最大的贡献;幼儿园组织及其管理者则更多地注重广大教师的需求以及激发他们的潜能,重视教师对工作的认同以及对幼儿园的忠诚和归属感。人尽其能的环境无疑给构建与维系心理契约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和空间,无形中巩固并提高了组织承诺,增强了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促进了教师对工作的高度投入。因此,园所文化建设要求幼儿园为教师能力的发挥提高良好的制度、有效的机制以及正确的政策和宽松的氛围,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力并以此作为价值追求的主导目标。在这种文化引导下,管理者与教师上下同心,使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1.2增强教师责任心,提升教师归属感
     幼儿园管理者重视教师心理契约和组织承诺,教师才会找到其工作的重要社会意义,工作责任心才能得到增强,教师才能更好地克服工作马马虎虎、心不在焉以及对学生和同事不冷不热等弊病。教师对工作负责的程度与其归属感紧密相连。教师归属感则体现为:无论在幼儿园扮演何种角色,教师都会因自己是幼儿园的一员而自豪,视幼儿园为其心灵的归宿。良好心灵契约的建构和组织承诺的提升将使教师感到自己 在幼儿园拥有一定的地位、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自然乐意做好幼儿园安排的工作。当所有的教师都尽职尽责地做好了本职工作时,办学质量也就有了保证。
2、幼儿教师与幼儿的交往之道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
2.1做幼儿的朋友:鼓励与信任
    中国大多数都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家长包办代替的现象比比皆是。从小动手少的幼儿,养成了做事不自信,难坚持的态度。而幼儿在幼儿更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保护。教师应把每个幼儿看成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经营的过程中来。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到班级环境创设和班级规则制定等活动中来。让幼儿融入其中感受和尝试,从而激发起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有了他们的参与,班级活动会更生动活泼,班级环境会更有声有色。幼儿会兴趣盎然,教师能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标。幼儿受到重视,有了自己的空间,觉得自己是幼儿的一分子,能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也同样会信任老师,喜欢老师。而这些,只需要老师的一句:“老师相信你能行!”
2.2做幼儿的妈妈:爱和帮助
    3岁的幼儿从家庭走向幼儿园,从社会的一个系统走向了另一个系统。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改变,让幼儿会产生“被抛弃”的心理感觉。这时,教师要付出真诚的爱。一个拥抱,一句安慰的话也许看不到效果。当我们爱在点点滴滴时,就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童心世界里,用心就有回报,到处都是阳光灿烂,也是这种阳光吸引着幼儿教师。
3、幼儿教师间的相处之道
3.1坦诚相待,加强沟通
    班级内三位教师应坦诚相待,加强沟通。在相处中必须做到真诚。主班教师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在处理班级事务时,要多与副班教师、配班教师沟通。如:对于班级幼儿的表现有一个统一、正确的认识。对于个别幼儿的问题行为,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得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当班级教师出现意见不一致时,三位教师要坦诚地坐下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问题处理过程中,每位教师有什么做得不够到位的地方,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绝对不能当有幼儿或家长在场时,表现不和。
3.2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主班教师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要做到以身作则,严以利己,宽以待人。在处理班级工作时应多听其他老师的建议,学习他们好的做法,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把成功的经验运用到对幼儿的教育中,使教师与幼儿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主班教师在面对园所任务时,要积极应对,能有效的调动其他两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3明确分工,密切配合
    幼儿园班级教师一般配备二教一保,三个人负责班级里的一切事务,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一个集体,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在班级中的一份责任,既要分工明确,更要配合默契。但在这个过程中要灵活,随时做到补位:当其中的一位教师暂时离开时,其他教师要代替她补位。这样才能形成一定的秩序,避免不必要的紊乱而导致工作的无序。
4、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之道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史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4.1引导家长转变观念
    家长在家庭中担负着教育角色,却又不是专业的教育者, 很多家长单纯地把幼儿园看成幼儿的生活护理场所,对班级的一些规则不懂得遵守和配合。他们的教育意识、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都需要幼儿教师进行专业的观察、解读与指导,这样才能提高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专业性、针对性与实际效果。让家长明确幼儿园是贯彻保教并重的原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班级内的三位老师虽然职责不同,工作内容不同,但我们分工不分家。在工作中,三位老师相互配合,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共同完成幼儿的保教任务。家长们了解了以上情况后,对老师都能充分尊重,也能愉快地配合班级开展工作。
4.2首问责任制
    当家长有疑问时,教师要执行首问责任制。当问到谁时,就要在第一时间给家长作出解答。如果实在不知道或不了解事情的原委,可与其他两位教师沟通或找比自己更专业的人士咨询后,向家长给出答案。不能说:“我当时不在,我不知道。”就把家长的问题抛回去。
5、幼儿园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幼儿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对于组织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功能,一味地否定和抹杀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是不正确的。
5.1促进成员发展的功能
    非正式群体能够满足其成员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而这些需求是正式群体(班级)不能或难以满足的。
满足社交的需求。教师除了希望通过良好的工作表现获得幼儿园领导的常识之外,还希望自己受到同事的欢迎和喜爱,通过相互的交往和了解建立深厚的友谊。她们也希望能够帮助他人,以便必要的时候也能得到他人的帮助,通过彼此的关怀与照顾,相互支持,相互鼓励。
    建立沟通的渠道。非正式群体具有面对面的沟通系统,其成员可毫无顾虑地相互沟通。非正式群体的成员借助这种沟通,一方面能满足成员的好奇心,同时也可以排解成员心中许多不满的情绪。
满足社会地位需要。非正式成员都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彼此地位相当,个人可感受到被重视。这种功能足以保持个人的尊严和人格完整,促进身心健全发展,从而使组织不至于演变成貌合神离的地步。
维护个人的个性。非正式群体的作用还在于维护个体诚实、自我尊重和人格独立。
当幼儿园非正式组织促进成员发展的功能达到良好状态时,使三位教师能在班级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状态与性格,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地促进班级经营。
5.2促进组织发展的功能
    如果幼儿园管理者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引导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在管理上是有益处的,它有助于正式群体的运作,增加组织的效能。
    维护组织的安定。一个幼儿园不仅是由分工明确的人组成的层级系统,更是因幼儿园成员心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合作系统。在非正式群体中,成员之间相处融洽、相互尊重,个人地位需要得到满足。因此,非正式群体的成员对于维护组织的安定具有积极作用。
    辅助正式系统。非正式群体有助于正式组织决策的制定或弥补正式决策的缺陷。一方面,非正式群体科提供具有弹性而快捷的沟通路线,以迅速地传递必要的消息,可使决策领导充分了解事情的全貌和真想;另一方面,经由非正式群体的团队合作和动态应变行为,学校领导可不受正式法规与层级的限制,进行透彻的分析,作出正确的抉择。
    班级是幼儿园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结合,能使班级的功能发挥地更完全,更有效。
                                                (该文章于2013年11月发表于《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