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幼儿完美个性——寻找“主意大”和“有主见”的平衡点

| 分类: 心灵互动

前言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园三年教育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此阶段正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
      个性是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它包括人的需要、兴趣、性格、能力,还有自我意识等。在婴儿期,幼儿个性的个别差别表现不是非常的明显,也是极不稳定的,因此,谈不上什么个性的形成,只能说是个性最初的萌芽表现。进入幼儿期后,由于言语、思维、动作的发展,成人、家庭、幼儿园集体生活不时对幼儿提出新要求,自我意识、道德意识逐渐增强,心理活动的独立性、目的性、自制力日益发展,幼儿开始出现了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标志着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①。
        理想的个性是既不任性又有主见,既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又能清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见解。“主意大”和“有主见”这看似相似的概念,在幼儿行为动作中的表现却是有着明显的不同。
        分享案例
      【案例一——主意大】佳慧是一个梳着两个小辫子的女孩子,有一天午睡后,老师为她梳小辫,对她讲:“佳慧,老师帮你换个发型好不好?”她说;“不好。”老师不气馁地说:“我帮你梳一个像公主一样的小辫子好不好?”她不吭声,老师于是开始梳小辫子,可是老师刚刚梳完一边头发,佳慧小手一摸小辫子和以前不一样了,立马动手开始扯头发,老师担心她扯疼自己,赶紧为她解开发辫,看着情绪激动的佳慧,老师默默的为她梳成之前的小辫子。
又一天,在户外小朋友们练习跳绳。老师在旁边一一指导,看着佳慧拿绳的手势外翻,老师走上前去为她进行示范,提醒佳慧正确拿绳手势。佳慧看完之后,跑到一边继续练习。可是当老师再一次观察佳慧练绳情况的时候,发现她还是外翻拿绳,跳绳的时候手腕是外翻的。老师这次手把手的教佳慧如何拿绳,可是她噘着小嘴说,“我不喜欢那样拿绳子。”老师解释“这样握绳,当你跳起来的时候,手臂和绳子跟你一起跳起来。”“我这样也能跳起来。”“老师教你的这个方法是学会跳绳最快、最轻松的方法。你试一试呀。”可是佳慧走到一边手拿绳子不练习了,在老师的催促下,她还是按照自己的握绳方式进行练习。
      【分析】佳慧的表现说明她自我意识强烈,对事物有着执拗的喜爱和偏好,并且不轻易改变。一旦改变,表现抵触情绪。佳慧的一系列表现可以归为“主意大”和“固执”。
      【案例二——有主见】20115的《学前教育——家教版》新开辟了《刘医生谈孩子》专栏——挑食的孩子有主张。通过国外专家所作的让孩子自由取食的奇特实验,验证了这样一个道理:自由取食的孩子各项发育指标远远超过人工喂养的孩子。刘医生这样解释:在自然界,哪里有营养配餐?动物的幼仔就是靠着身体的本能去取得身体所需要的食物的,有时还不能保证每天都能获得食物或是身体满意的食物,身体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挑食的孩子并非有问题,而是一种天性或者是一种自我保护。浩浩是一个语言发展极好的男孩子,他早餐吃的非常香,可是一到中午喝汤出现虾皮的时候,他总是愁眉苦脸的说“我不爱吃小虾米,我不爱吃小虾米。”老师一直告诉孩子不挑食,每一样菜都有营养,可是浩浩还是很痛苦地跟我们商量“老师,我今天吃三个行吗?吃多了,我真的会吐的。”孩子想出如此解决的方法,老师自然同意,同时鼓励他下一次争取吃5个小虾米。
        又一次在户外,浩浩特别想玩风火轮,可是等他向老师检查完跳绳后,风火轮已经被小朋友拿完了。他念叨:“我想玩风火轮,我想玩风火轮。”老师说:“小朋友已经将风火轮拿完了,你自己想办法好吗?”果然他开始与小朋友商量“咱们俩个一起玩好吗?”小朋友推开浩浩,自己玩去了。浩浩不死心,从玩具框里拿起一个玩具跑到小朋友面前:“我拿这个玩具跟你交换好吗?”小朋友说:“我不,我刚玩一会,我不换。”浩浩站在原地想了一会:“我有一个好主意,我站到那边去,你从这边推过去,我再推回来?这个肯定好玩。”小伙伴终于被他说动了,两个人一起玩起来。
       【分析】浩浩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幼儿,做事情有着明确的目的,并且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从不同角度想办法去完成。浩浩的表现符合“有主见”标准。
        幼儿表现折射幼儿年龄特点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这样一段话:“对成人而言,儿童的心灵是一个难解之谜。我们应该努力地探寻隐藏在儿童背后的那种可理解的原因。没有某个原因,某个动机,他就不会做任何事情。一个成人若想找到这些谜底,他必须对儿童采取一种新的态度,增强对儿童的责任感。他必须成为一个研究者,而不是一个迟钝麻木的管理者或专制的评判员,现实中成人以管理者或评判员身份对待儿童的情况实在是太多了。②”剖析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发现在集体生活中,4、5岁儿童不仅开始表现出自信,而且规则意识萌芽,但此时儿童的是非观念仍很模糊,对事情的判断易出现固执或者是盲从。
寻求主意大和有主见的平衡点
        孩子到了中班年龄,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像小班那样“乖乖”听话了,让穿白色袜子孩子偏要自己选择红色,让坐下孩子偏要站着。其实,这是孩子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不要以为孩子不听话了,不要只是武断的命令让孩子服从,孩子在长大了,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思维逻辑和选择能力,让我们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有目的性、有效的教育,多些耐心,多些坚持,多些时间给自己给孩子。
        如何让孩子抛弃任性,甩掉无主见,变成拥有完美个性的个体,需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一)尊重幼儿个性,增强心理约束
        一般说来,儿童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任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③。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成人不加约束,放纵教育的结果。任性会导致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妨碍生活能力的发展,不善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环境,不被别人接受而陷人孤独,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所以我们要给予幼儿适当约束,增强其自控能力。如转移注意力、冷处理以及适当放宽要求等等。
        (二)培养孩子自信心,给幼儿选择权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孩子认不清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干什么都行,或者总觉得不如别人,对自己力量的认识和可能达到的成就估计很肤浅,完全从属于别人的评价。成人要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从各方面提高他的能力;创造条件,使孩子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对他做的事情,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他对自己的认识,从而相信自己的力量。小事情放手给孩子,让他开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
        (三)树立规则意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年龄小,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他们主要是按自己喜爱和厌恶的情绪来判断人物和事物的是与非。孩子模仿性强,控制能力差,往往不分好坏,看别人怎样,自己就跟着别人学,难免会有些不当的言行④。对此,教师需要耐心地正面诱导、纠正,使孩子通过成人对其行为、言语的评价,逐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从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孩子有了自信心,又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做事就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盲目地随从别人。关注孩子从众心理的种种消极表现并引导其向积极方面转化,对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给孩子自己的一份天空。我将会在以后的执教之路上,开启幼儿丰富多彩的心灵,努力寻求“主意大”和“有主见”的平衡点,塑造幼儿完美个性。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2.(意)玛利亚•蒙台梭利.单中惠译.童年的秘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3.刘德荣.怎样纠正儿童任性心理.心理与健康.2006年06期.
        4.怎样让孩子变得有主见.中华家教.2010年06期.

        (本论文获得海淀区2012年第四届童心杯征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