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知识八问

| 分类: 幼儿保健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近几年我国手足口病发病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以夏秋季多见,5-7月为发病高峰。目前,我市手足口病疫情已进入发病季节,在此向大家介绍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一、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4-8月份,发病高峰集中在5-7月份。该病常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主要发生在1-5岁儿童,3岁以下儿童易出现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少数成人也可发病,主要为患病儿童的看护人员。
 二、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哪些特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为柯萨奇病毒、埃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肠道病毒71型(EV71)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零下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
 三、 手足口病的主要临症状有哪些?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2~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者突然起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部曲)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四不像),疹子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四不特征)。患儿可由于口腔疱疹破溃时导致咀嚼疼痛,从而拒食、流涎。部分患儿除了手、足、口出疹外,会有全身症状,如伴有低热,轻度的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极少数患儿表现为持续高热、抽搐、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甚至可出现脑膜炎、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心肺衰竭而导致死亡,称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症病例以3岁以下儿童多见,多由EV71感染引起。 
 四、 患了手足口病后果严重吗?总体来说,手足口病是一种自愈性疾病,绝大多 数患儿预后良好,出现重症表现的患儿是少数。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一般在1~2周内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极少患者可有并发症,病情严重,甚至引起死亡。
 五、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手足口病患者、隐性感染者为该病的传染源,患者发病前数天,其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肠道病毒,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但人群密切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分泌物及其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引起感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六、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家长该怎么办?多数手足口病患儿一般情况良好,对饮食起居影响不大,家长不必过于紧张,但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根据医生诊断和建议,决定居家治疗或住院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居家治疗的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以免相互传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被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室内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一旦孩子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 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七、 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如果家里有孩子 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 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 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八、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治疗没有特效药,目前尚无特异性的疫苗可以接种。早发现、早报告、早采取消毒隔离,是 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疫情蔓延的重要措施。所以家长及 托幼机构应注意观察幼儿的体温,手、足和口腔,以 便早发现,早报告,早期隔离患儿,防止疫情扩散。
 总之,预防手足口病应做到 “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及时消毒,流行期间不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合,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来源:北京市疾控中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