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适合小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

| 分类: 教育论文

                                                                          苍玲玲
 记录是科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新《纲要》在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结果。而且“做中学”的科学教育活动也包括设置情节、提出假设、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表达交流五个环节。记录是不可少的环节,它在整个科学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记录有助于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孩子们一次次如实地将观察探索记录下来,并以此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有助于培养幼儿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要充分发挥记录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遵循科学规律,做好记录。
 我们小一班开展了探究“兔子的食性”的科学活动,结合小班的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在引导幼儿做好记录的同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记录表格设计简单明了
 3~4岁的幼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且持续时间较短,易受外部环境干扰。新《纲要》在小班年龄段的发展目标中提出:鼓励幼儿乐意尝试比较事物的异同,学会简单的排序、分类等方法。因此,记录表应设计得简单、明了,便于孩子们在活动中操作。
 活动初,马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张记录表(如图1)。孩子们在记录时就不容易去操作,找不到自己的名字,也对不齐相应的格子,渐渐地失去了记录的兴趣。我在分析了以上记录方式的不足之后,又尝试了一种新的记录方式——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张记录表(如图2),主要记录小兔子喜欢吃和不喜欢吃油菜和小青菜(大白菜和卷心菜是马老师另一节课上的)。这样一张简单清楚的图表,孩子们就很容易看得清楚,也能理解简单图表的意思,这样也便于孩子们在活动中去操作图表。
 二、记录表格中要注重形象化、多样化
 新《纲要》实施细则指出:教育内容要注重综合性、趣味性、生活性、体现生活化、游戏性。同时这也是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所决定的。无论是墙面上的集体记录、小组记录,还是纸上的个人记录,都应该充分体现形象化。比如,“小兔子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问题旁分别有一只微笑的小兔子和一只皱眉的小兔子,形象直观,易为孩子们接受。幼儿在记录时,可以采用纸工粘贴、情景照片及实物呈现等方式,还可以配上简单的文字及表格。具体用哪种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动手能力来确定。
 三、在幼儿记录时,应与幼儿的认知能力相联系
 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对直线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曲线图形(圆形、椭圆形)有了一定的认知经验。新《纲要》指出: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丰富幼儿的基本经验,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教师在幼儿记录时,可以剪上一些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来写上小朋友的名字,这样孩子通过形状、颜色的两种已知外形特征,知道这是自己的记录。如:在小兔子爱吃青菜的记录中,袁汉哲小朋友记录粘贴的标志是绿色的长方形,崔楠小朋友记录粘贴的标志是黄色的长方形等等。在孩子操作尝试记录活动后,晚上家长来接了,他们还指着自己贴的标记向家长介绍自己完成的记录活动。因此,教师在幼儿记录的方式上应多考虑与幼儿的实际认知能力相吻合,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使记录成为孩子们积极主动的活动。
 四、记录时要边操作边记录,记录伴随探索过程进行
 要避免为记录而记录,不能事后追记,或还没有展开充分探究就让幼儿记录,更不能事事都记。比如,孩子在喂完小兔子后,马上找出相应的实物图片,这样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喂,都能及时做记录。这种观察记录对幼儿了解小兔子喜欢吃哪些食物、不喜欢吃哪些食物形成相关经验有重要意义。
 在记录的过程中注意到以上问题后,我们看到孩子喂小兔、做记录的兴趣和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因为这种记录方式操作方便,而且幼儿随时都可以把自己的实验记录下来,同伴之间也可以相互影响。这样的记录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形象和可操作,既看得见摸得着,更适合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进行记录。
新《纲要》在科学教育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新《纲要》所倡导的科学实践策略,更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