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种活动方式让小班图书区“活”起来

| 分类: 教育论文


北京市清华洁华幼儿园   杨雪梅

提到图书区,在多数人的印象中,这里是一个光线明亮、相对较安静的地方,书架上放置着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的故事书,孩子们可以手捧自己喜欢的图书尽情地阅读。作为幼儿教师,通常对这里总是抱以理想化的设想,便是孩子们能够安静地、不受外界干扰地、专注地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或是三三两两地在为书中有趣的故事情节而小声交流着。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实践中,图书区的受欢迎程度总是不及其他区域那么火热,或是似乎这里单薄的几本图书根本不能挽留孩子们在这里多呆上一会儿,他们只扮演了这里的匆匆过客。我对孩子们在图书区专注得读书的印象少之又少,或许材料变化少、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贫乏是使这个区域变得“异常冷清”的原因。
        幼儿的活动往往是综合性的,而且幼儿有了感知是需要表达的。简单地把图书区的作用定位为“幼儿读书的地方”,这显然太狭窄而且成人化了。《纲要》中“语言领域”谈到阅读问题时是这样要求的:“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里的“多种活动”就决不仅限于读了,还应有讲、有画、有表演。那么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图书区,让图书区也“活”起来,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为幼儿提供“活”的多元的语言环境
        陈鹤琴先生非常强调环境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他是从理论角度深入、系统地探讨幼稚园环境创设的第一人,他认为小孩子应该有游戏的环境、艺术的环境和阅读的环境。对于小班幼儿阅读环境的创设,我在学习陈老的理论之后得到了启发,陈老在“完美的环境”中有这样的论述:“幼稚园不是学校,也不是寺院教堂,乃是培植小孩子的园地,也就是扩大的家庭,幼儿园的设备和环境可以仿照家庭去做。”当我读到这些话的时候,我如梦初醒,突然明白了小班的孩子为什么总是喜欢玩扮家家的游戏,为什么总是喜欢挤在一起,喜欢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在地上爬来躺去。有了以上的顿悟,我对小班语言区有了新的认识:我觉得小班的图书区又是区别于中大班的,我便给这个区美其名曰“休闲图书区”,我认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可以读书的地方,更具意义的是孩子们在这里可以感觉到放松和心情愉悦。开学初的小班幼儿,情绪还不太稳定,易情绪化。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语言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起初这里可能只是一个他感觉“塌实”的地方,活动比较随意,可以用靠一靠、躺一躺的方式调整一下心情,能找到家的感觉,在以后的活动中便是有利于幼儿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以面是我为“休闲图书区”更加符合家的特点,更加让幼儿喜欢而采取的措施:
        首先是材料多样化。对幼儿来说,书籍是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教育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并尽可能地针对小班幼儿好模仿的特点提供同一内容的图书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可以将图书分为童话、儿歌、自然等几大类,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还为幼儿学习初步的分类奠定了基础。同时,根据近期主题有目的地投放一些用于幼儿查阅资料的色彩鲜艳、文字少的图书。此外,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图书带到幼儿园和同伴一起分享,让幼儿相互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介绍自己的新书,为幼儿提供自主表达的小环境。另外,光盘、绘画记录材料等,让幼儿在发现、提出问题时,不简单地依赖教师来给予答案,而是自己学会运用工具找到答案,并把自己的发现自豪地告诉同伴,从而使口语表达朝着深层次发展。
        其次是材料投放形式多样化。为幼儿的“休闲小天地”提供温馨的辅助材料:色彩鲜艳的泡沫地垫、软硬适中的小沙发及卡通靠垫,能够将区角环境进行开放式分割,让区角之间互不干扰又不影响幼儿相互间的学习与交流的小木偶台,各种各样的手偶及头饰等再次为幼儿对这个区域投入激情而提供了有力的帮助。班上月月小朋友带来的小木偶台狂热地吸引着有着强烈表演欲望的小朋友们,每次的区域活动时间,“休闲图书区”外的小脚印不再有空缺了,孩子们手拿自己喜爱的动物手偶、福娃等尝试着创编故事,仔细聆听,有模有样的。此外,内容和摆放也应是多变的,根据主题教学内容分专题陈列,教师可引导幼儿将一个故事中的人物手偶放置在一起,便于自主取放,并能有效提高幼儿的交流质量。铺放在地垫、沙发上的辅助材料也可使整个图书区变得生动起来。
        最后是精神环境轻松化。设置一个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并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这也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做到的。我们努力成为每个孩子的朋友,彼此信任,使孩子们能够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有话愿说、有话敢说。
        二、为幼儿提供“活”的多变的活动内容
        陈鹤琴先生认为:“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和经验理选出来的。”
        她说对于课程我们要做到两点,一是有目标,而是生活化”。陈老源于幼儿生活的观点非常符合她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针对以上认识,我首先选择他们较为熟悉的生活内容,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围绕他们喜欢的话题展开讨论,如周末和爸爸妈妈去哪玩了?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相处得是否愉快等等,并将其迁移到图书区,正如陈鹤琴先生一贯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一样。并且这样看似随意的交流对提高幼儿的言语表达、增强自信心会有很大帮助。
其次,充分了解幼儿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从而达到随时调整图书区内容的目的。相比较而言,我班的女孩子更喜欢来图书区,我经常会听到他们谈论有关《福娃奥运漫游记》的话题,其中的福娃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时常手拿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贝贝”、“京京”、“欢欢”、“妮妮”和“迎迎”进行自由创作,并会乐此不疲地重复着同样的语言。结合他们喜欢自由编故事,能够用动作和语言表述主题画面和图画故事中简单内容的特点,我们为幼儿重复播放《福娃奥运漫游记》的同一集的内容,适时地帮助他们记忆其中的连贯性语句,并一起制作福娃头饰,引导幼儿尝试角色的表演,幼儿复述短小故事的能力增强了,对故事表演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为幼儿提供“活”的富有情趣的活动形式
        幼儿间的交流内容通常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观察和幼儿自身的经验,因此,我们更多地组织各种丰富有趣的观察和实践活动,易于激发幼儿情感,使之兴奋激动,产生表达愿望,从而焕发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1、游戏式
        我班上的“休闲图书区”与“插塑区”仅有一拳之隔,两个区域的幼儿也总是围绕着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相互交流,起初,我对孩子们的这种行为表示出不理解,引导他们不要“相互干扰”,但实践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在几次的观察中我发现了有趣的现象:成成拿着一串刚刚“串”好的“糖葫芦”冲图书区的小朋友叫卖着,‘糖葫芦,好吃的糖葫芦,你要不要买一个呀?’恰巧问到的是图书翻阅的有些乏味的欣欣,只见她眼前一亮,一下子来了精神,‘我要一个,多少钱呢’……就这样,在类似“过家家”的游戏互动中,幼儿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不但语言能力得到提高,社会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获得发展。正如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倡的游戏教学法原则,即尊重幼儿好奇好游戏的特点,依据孩子的兴趣和愿望开展活动,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老师一定要杜绝以“规则”的程式约束或制约孩子的游戏和想法。让她们在同伴之间的互动中求得共同进步。
        2、创编式
        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为幼儿提供尝试创编的机会与条件,如为幼儿提供“故事转转转”操作小转盘,收集废旧图书,硬纸卡片等。将卡片剪成大小不一的两个圆形,中间固定并能够自由转动,再将废旧图书中幼儿熟悉的人物,故事情节剪下来贴在大圆上,幼儿可两人一组,自由操作,边转动卡片边进行简单讲述,为幼儿更好地发挥创造性提供了更自由、更广阔的空间。
        3、材料互动式
        为幼儿提供固定的操作台,多种多样可移动的小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语言能力。如:一年四季背景台,各种各样的房子,树木,活泼可爱的动物卡片(可以是幼儿自己制作)可随幼儿的自由讲述拼插到操作台上,幼儿在做做、玩玩、说说的过程中体验到语言交流的快乐。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尝试,我为小班孩子们量身创设的“休闲图书区”已经绝不仅仅是一个读书的地方,而是一个引发幼儿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地方,是幼儿能愉快地自我表现的地方。我们常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开启我们的智慧,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就定会让你走出“困惑”的重围,找到一条适合孩子发展,为孩子的发展而服务的理想路径,我们的休闲图书区“活”起来了,它已经真正成为小班孩子们喜爱的乐园。           

        注:此论文获2009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论文评比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