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的反思水平与提高策略的研究

| 分类: 教育论文

北京市清华洁华幼儿园  晏红

随着以园为本教研制度项目建设的逐步推进,很多幼儿园的教师已经逐渐形成反思的习惯,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提高教师的反思水平已经成为深化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面。因此,明晰幼儿教师的反思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提高策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的反思水平分可以为三级
        教育反思笔记是幼儿教师反思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观察和评价幼儿教师反思水平的重要依据。调查和研究大量的教育反思笔记发现,幼儿教师的反思水平可以分为三个等级:现象水平的反思、理论水平的反思和实践水平的反思。下面以一位教师的教育反思笔记为例,深入分析这三级反思水平的基本特点。
        首先,很幸运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
         还记得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带的是托班,孩子年龄比较小,自理能力弱,隔三差五有尿裤子的,这边刚换完裤子那边又尿了,真是头疼!我们老师就把洗后的湿衣服装在孩子的书包里,请家长拿回家晾干,这就成了我们班的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尿裤子的幼儿晚上放学都要背书包回家,其他不尿裤子的幼儿就不背!
        我们班有个小姑娘叫佳佳,每天都尿裤子,老师和家长想尽一切办法都没用,每天晚上背书包的总有她,渐渐地其他孩子都不怎么尿了,而佳佳还是依旧天天尿,后来我就跟她爸爸交流了一下,爸爸也是特别的头疼但是始终没有找到原因,但从中我了解到一点:孩子特别喜欢背书包。这句话突然让我想到点什么……
        第二天,孩子一来园,我把佳佳叫到身边,蹲下身来对她说,“佳佳,你是不是特别喜欢背书包呀?”佳佳瞪着她那双亮亮的大眼睛望着我说:“对呀,尿裤子才背书包呢!”我说;“佳佳,咱们呀现在改了,尿裤子的小朋友不背书包,不尿裤子的小朋友才背书包呢!”佳佳听了之后,眨了眨她的大眼睛愣了一下对我说:“不尿裤子才背书包呢!”我点了点头。很快,一天过去了,佳佳奇迹的没尿裤子,晚上放学,我把书包背在佳佳的身上,对佳佳说:“佳佳你真棒,今天没尿裤子,老师奖励你背书包!”佳佳高兴地背上了书包,爸爸看到背着书包的女儿,无奈的笑着说:“老师佳佳今天又尿裤子了吧!”我笑着摇着头说:“不,没有,今天佳佳特别棒,没尿裤子,没尿裤子才背书包呢!”然后我悄悄把事实的真相告速佳佳爸爸。
        从此,佳佳真的不尿裤子了!
        事情虽小,但是却让我从中得到了满足与成功,家长对我的信任与支持让我对于这份工作有了更大的动力,同时更让我感到了身为一名幼儿教师的骄傲!
        这是一篇普通的反思笔记,在幼儿教师中具有代表性,即能准确、详细地回忆和描述发生在日常保教工作中的教育事件,并感觉这件事情对自己很有意义。但是这则反思至少还有二个问题值得再度反思:第一个问题是,虽然教师从教育效果反思到改变背书包要求的方法矫正了幼儿尿裤子的行为,但是为什么这一方法能奏效,还是需要反思的,也就是说进一步反思教师的这一策略所遵循的科学规律,这样才能使人认识到这一方法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符合了教育的某一内在规律,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第二个问题是,反思这件事对自己的意义体现在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均是泛泛地反思自己“幸运”、“满足与成功”、“骄傲”等等,这种职业道德感和职业幸福感似乎可以通用到很多反思中,这些反思就成了同一水平的简单反复,缺乏对具体教育事件反思的针对性,从而失去了反思的经验重构意义。因此,该反思还处于现象描述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到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的反思。
       Ⅰ:现象水平的反思。在回忆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复述教育策略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师从幼儿的变化中反思教育策略的有效性,局限于就事论事。本个案就属于现象水平的反思,只涉及到幼儿尿裤子的问题,而且是某一个幼儿的尿裤子问题,该反思只是重现经验,还没有提升经验和重构经验。
       Ⅱ:理论水平的反思。在回忆事件和复述策略的基础之上,追究教育策略是其所是的原因,即求证该策略产生效果的内在依据,寻找偶然事件遵循的必然规律。本案例的教育策略符合条件反射原理,幼儿先是在背书包与愉悦心情之间建立了规律性的反应关系,接着教师把背书包与装湿裤子相结合为条件性刺激,共同作用于幼儿愉悦的心理反应,所以幼儿天天尿裤子。当教师重新建立背书包与不装湿裤子相结合的条件性刺激时,原先尿湿裤子的条件刺激出现抑制,所以幼儿就不尿裤子了。这种条件反射是婴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1。如果教师反思到这一水平,就不只是重现教育经验,而且教育经验得到提升,教师也不只是关注策略的有效性,还求证了策略的合理性。
        Ⅲ:实践水平的反思。教师在重现经验和提升经验的基础之上,在分别明确策略的有效性和策略的合理性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策略的指向性,即定位策略所指向的实践范围,这就是实践水平的反思。本案例的策略及其符合的条件反射原理,不仅仅用于解决幼儿尿裤子的问题,对于塑造幼儿的其他行为及养成教育都有启发和指导意义。因为虽然幼儿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幼儿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也符合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原理,行为习惯是随着刺激情境不断重复而出现的反应,这就启发教师在平时的日常保教工作中,注意观察和反思自己设置的教育情境与幼儿反应之间的关系。如果幼儿有良好的行为反应,说明教育情境是适宜的,否则,教师就要意识到教育情境是否适宜是教育反思需要特别注意的因素之一,使之上升到养成教育的高度。如果本案例反思到这一水平,教师的反思又回归了实践,而且教师的经验得到重构,深化或者改变了原有的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益,最终在实践中实现举一反三。
        由上可见,现象水平的反思、理论水平的反思和实践水平的反思在思维路径上是层层递进的,现象水平的反思是基础,理论水平的反思是关键,实践水平的反思是归宿。如果教师清晰地定位自己目前所处的反思水平,并明确进一步反思应该遵循的思维路径,就可以自我调整下一步的反思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
        促进反思水平不断提高的策略
        目前,绝大部分教师都能达到现象水平的反思,还需要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的反思。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多种反思方式相结合,培养勤于思考的乐趣。“办有文化的幼教,做有思想的教师”已经成为现代幼教界达成的共识。幼儿教师不是看护幼儿的简单体力劳动者,而是遵循幼儿身心发育规律和幼教发展规律的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但要勤于动手,还要勤于动脑,培养思考的乐趣与习惯。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老师有一种误会,认为反思就是写,而写就很累、很麻烦、很占据时间,实际上这只是书面反思。反思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分为想象反思、口头反思和书面反思。平时工作比较忙、比较琐碎,但是思考可以见缝插针、无孔不入,这是所有人都具备的大脑高级功能。平常出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在大脑里放映,然后记下几个关键词,为以后提供回忆线索,这就是轻松的想象反思。在同事交流和教研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反思,把大脑中储存的信息用口头方式提取出来,而且在表述过程中,大脑还会对经验进行梳理和思考,这就是方便的口头反思。经过想象反思和口头反思,严谨的书面反思就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处处留心的教师是不会觉得书面反思无从下笔的。
        多问几个为什么,对熟悉事件进行陌生化处理。新颖、奇怪、特别的事件容易引起人的反思,熟悉、普通、平凡的事件不容易引起的反思,这是因为人们对后者容易想当然,觉得它就是如此、一直如此、本来如此,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所以不需要反思。但是如果问一问,为什么这件事就是如此、一直如此?怎样证明这件事本来如此?就会发现原本很熟悉的事情这时变成一个陌生的事物,自己可能说不出充足的理由来。正如本案例,教师改变背书包的要求就改变了幼儿尿裤子的行为,事实如此,但是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如果说不出理由,就会刺激反思活动。所以,幼儿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对熟悉事件进行陌生化处理,会激活反思的动力,也为反思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思维线索。
        利用网络搜索功能,寻找理论反思的关键词。从现象水平的反思到理论水平的反思,对幼儿教师是一个挑战。这个教育现象到底符合什么教育规律呢?教师可能一时无法确定。那么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搜索功能,把自己想到的几个相关关键词逐一输入到搜索引擎,看看网络提供的信息能否对自己的理论反思有启发。然后再顺藤摸瓜,抓住关键信息,排除不相关信息。最重要的是,利用关键词搜索并非唯求答案,但求思路打开。
        加强学习和同伴互助,多视角开拓思路。朱熹有句名言:“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反思也有殚思竭虑的时候,因为人们未必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才思敏捷,所以反思需要“源头活水”的补充。读书学习和同伴互助是反思必不可少的两汪泉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提高反思需要持续不断的学思结合过程,例如本案例的理论反思,很有可能一时想不到条件反射,但是只要对这件事采取陌生化处理的技术,保持“为什么”的疑问,带着疑问读书学习,有时候就能受到启发而茅塞顿开,这就是说灵感会光顾有准备的人。同伴交流和研讨也起到互助启发的作用,例如本案例使人想到的关键词可能有:尿裤子、背书包、自理能力、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条件反射等等,每个人的视角不同,想到的关键词也不同,反思的角度也就不同,开放的同伴交流也会促进反思。
        加强行动研究,不断提高反思的实践水平。提高反思水平的目的是提高实践能力,所以要所思为所用。教师要明确自己所反思的教育现象与教育规律对自己的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明确自己的教育策略所适用的实践范围是什么,并在动态的教育生活中加强行动研究,边思考边实践,把现象观察、理论反思和指导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既合目的性又合规律性的教育实践。
总之,反思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它能把教师“无意识”的行为和方法唤醒到“有意识”的思维状态,从小故事中发现大道理,把“普通”的事件提升为“经典”的事例,这必将极大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帼眉 姜勇 著:《幼儿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73页。            

       注:此论文获2009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论文评比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