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幼儿争发小贴画现象——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视角的思考

| 分类: 教育论文

清华洁华幼儿园    边亚华

 摘要 本文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视角出发,将幼儿园看作独立的场域系统,详细分析了场域中的幼儿(行动者)如何将小贴画作为自己在场域中获得权力和群体认可的资本,并进一步分析出教师的喜欢和赞扬、同伴的认可和幼儿自身的资本是幼儿在班级中获得权力、地位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布迪厄场域理论 小贴画 资本 权力体验 群体认可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认为场域是由一系列客观关系构筑的社会空间;在这一空间中,不同位置上的各种力量为争夺制度高位或权力资本,不断地展开彼此间的博弈和争夺。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给学校和幼儿园研究教育场域中的各种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从布迪厄的场域视角来看,幼儿园是由一个客观关系(教师、学生、行政管理者、组织制度等所相互构成的关系)所塑造的独立的社会空间,其内部同样充斥着矛盾、冲突与压迫,从微观层面上来看,可以说幼儿园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场域。本文从场域的角度来研究幼儿争发小贴画的现象,是希望能从新的角度更深入地研究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同伴交往过程中的一些独特的心理,以及在幼儿园这个场域中,儿童的交往究竟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一、 权力——幼儿在发小贴画的过程中获得体验。
        案例1:请你坐好
        离园前的过渡环节中,孩子们都搬凳子进屋准备放学。青青跑到李老师面前说:“李老师,今天发我的小贴画吗?”李老师沉思了一下,对青青说:“可以发,不过要发给安静不说话的小朋友。”李老师的话既是说给青青的也是说给全班小朋友的,孩子们一听说有小贴画,立刻都坐的整整齐齐。青青欣喜地拿起小贴画走到了小朋友中间,她环视了一下全班小朋友,走到小声说话的丫丫面前说:“请你坐好,不然我不能给你发小贴画!”
        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凭借社会赋予的权力,在整个场域中通过各种策略行使较多的场域支配权,以说理、要求、命令、强制等形式使幼儿接受,从而形成日常的常规。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控制幼儿自身拥有的资本,还可以有意识和无意识地改变幼儿拥有的资本,“场域中位置的提升与资本的积累不少情形下受制于同时在场的高地位者和强资本者。”  幼儿为了提升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获得更多的资本,需要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表扬,这是幼儿在班级位置中得到公认的一种捷径。案例1中,教师对青青的回答,实际上是将管理全班小朋友的权力赋予了青青,同时也向全班小朋友点明了青青是此刻的小组长,所有小朋友都要听青青的指挥。青青拥有的资本(小贴画)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而且是此时别的小朋友没有的,而教师又将发小贴画的权力和要求交给了青青,那么,青青就用自己的小贴画和教师的认可获得了全班绝大多数小朋友的认可,成为了资本和权力的高地位者,达到了资本与权力的合一。青青在这一过程中也体验到了权力和资本给她的益处,青青对丫丫的话语可以很明显地说明了青青当时对权力的体验,这也是她为什么询问李老师发不发她的小贴画的主要原因。
        在幼儿园,孩子们争相带小贴画,教师可以决定发哪个小朋友的小贴画,不发哪个小朋友的小贴画,所以教师的认可对发小贴画的幼儿来说特别重要,而对被发小贴画的小朋友来说也很有分量,因为这意味着教师对某个幼儿的认可,而这种作为强势群体的教师的认可,会连带着被全班小朋友认可。一旦幼儿发现,经常被教师允许发小贴画可以得到全班小朋友的认同,更有利于提升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时,幼儿就会主动地带来小贴画与小朋友们分享,并会主动地寻求教师地认可。
        二、 群体认可——幼儿希望获得的资本。
        案例2:我要和欢欢挨着
        午睡前的过渡环节,有几个小女孩搬着凳子不停地挤来挤去,还不时地争吵:“我要和欢欢挨着!”“我想和欢欢挨着,你坐那边!”…我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欢欢带了女孩子喜欢的小鲤鱼小贴画,悄悄地发给那几个女孩子,她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小贴画都想和欢欢挨着坐。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认为场域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着一个客观关系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由于资源分配的不均,分布于场域空间中不同位置上的各种力量为了获取更多的权力和利益,而不断地展开博弈和争夺。
        群体认可是幼儿资本拥有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直接关系到幼儿在班级中的位置的高低,还会影响到幼儿在班级中其他资源的拥有,所以幼儿会使用各种策略展开博弈,借以获得群体认可,从而获得更多的权力和资源。群体认可在幼儿园中可以分为教师认可和幼儿认可两个方面,教师认可是获得幼儿认可的一种捷径,获得教师认可的幼儿更容易获得其他幼儿的认可;而幼儿认可与教师认可紧密相联,但又可以独立于教师认可而存在。
        幼儿获得在班级位置的途径除了获得教师认可的这种捷径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获得其他幼儿的认可。教师认可可以成为幼儿在群体中为了获得同伴认可的一种捷径,除此以外,幼儿还会采取其他方式直接获得同伴认可。在班级中平时占据高位置的幼儿采取策略直接获得幼儿的认可,可以继续巩固和提高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而在群体中处于中间状态的、不容易获得教师认可的幼儿或者处于班级边缘状态的幼儿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可也会采取方法直接获得同伴认可。
        案例2中,欢欢在班级中是一个处于中间状态的幼儿,她不爱说话,但常常有一些小毛病出现,会不时受到教师的批评。欢欢常常会带一些小贴画悄悄地发给要好的小朋友,经常有小朋友为了和欢欢在一起坐而争执,虽然教师常常为这种情况要求欢欢拿到班里集体发给所有的小朋友,但欢欢悄悄发小贴画的情况仍然会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来看,欢欢的小贴画是欢欢获得这些幼儿认可的资本,因为她拥有幼儿喜欢但是自己目前没有的东西,所以在这些幼儿中占据了较高的位置,欢欢把小贴画发给周围的小朋友,是通过小贴画来获得同伴认可这种她更希望得到的资本。这样,她在这些幼儿中的地位得到了暂时的认可,她在心理上会获得满足,而小朋友们也从欢欢发给的小贴画中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本而得到暂时的满足。但是,欢欢不经允许发小贴画导致幼儿之间的争执是教师不喜欢的,所以欢欢采取了悄悄发小贴画的形式,希望既得到幼儿的认可,又可以避免被教师看到;教师几次批评之后欢欢依然会采取这种方法以期获得同伴认可,可以看得出来,群体认可在欢欢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她渴望得到群体的认可。
        三、 资本的互换——幼儿从交换小贴画中获得。
        案例3: 你把你的小鲤鱼贴画给我,我就和你做朋友。
        薇薇和萧萧在厕所小便,薇薇对萧萧说:“萧萧,你想让我和你做朋友吗?”
        萧萧:“想啊。”
        薇薇:“那你有小鲤鱼贴画吗?你把你的小鲤鱼贴画给我,我就和你做朋友。”
        萧萧:“可是我没有小鲤鱼贴画,我只有白雪公主的贴画。”
        薇薇:“那也可以。”
       “场域为各种资本提供了一个竞争、比较和转换的必要场所。”  场域中的行动者依据自身的社会地位以及占有资本的性质、总量和类别与他人展开博弈,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本。案例3中,从两名幼儿的交流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薇薇希望得到萧萧的小鲤鱼贴画,她主动发起了资本交换的对话。首先,薇薇从萧萧的回答中得知萧萧想和她做朋友,也就是说薇薇的问话是要确定萧萧这时候需要自己这个朋友,以确定资本的互换能不能成功,萧萧的回答让她确定自己是具有资本与萧萧进行交换的,那么交换的对象是小鲤鱼贴画,当萧萧没有这种贴画,而说出另一种贴画时,薇薇同意了。也就是说,她们在对话的过程中确定了两种资本的互换,薇薇以做好朋友为资本,而萧萧以白雪公主贴画为资本,通过交换,获得了各自想要的资本。
        四、 小结
        在这三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争发小贴画,实际是为了体验一种权力的感受,是为了获得较高的班级地位。小贴画是作为幼儿拥有的资本而存在的,这种资本在场域的运作规则和游戏规则下,使场域中的行动者不断感受小贴画的魔力。教师、同伴以及自身拥有的资本和魅力是幼儿在班级场域中获得较高地位和更多权力的条件,小贴画既是幼儿拥有的资本,也是幼儿用来换取更多资本的交换物,通过交换幼儿希望得到的是权力和地位的体验,以及被别人认可和友情的积蓄。总体来说,幼儿在班级中的地位主要受其资本总量的多少和所掌握的资本的组成成分的影响,但资本总量的多少对幼儿的影响是较低层次的,幼儿所拥有的资本的组成成分是影响幼儿班级地位的主要因素。在幼儿园中,幼儿拥有的资本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喜欢和赞扬。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在幼儿拥有的资本中,教师的喜欢和赞扬是最重要的一个资本组成成分。在幼儿园中,教师拥有至上的权力和地位,经常得到老师认可和赞扬的幼儿可以很快地在班级中建立自己的地位,而别的幼儿也会因为老师喜欢某位幼儿而认为他确实是很好的,乐意与他做朋友,并希望能与这个幼儿建立同伴关系。教师的喜欢和赞扬可以持久地维持一个孩子在班级中的地位,也可以使幼儿从边缘状态或者从被忽视的状态成为受小朋友关注的幼儿,因此大部分幼儿会表现出教师喜欢的样子,期待得到老师的表扬。
        (二)同伴的认可。
        同伴认可是幼儿希望拥有的资本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虽然教师的喜欢和赞扬对幼儿来说是最重要的资本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资本,同伴的认可是幼儿拥有较高地位的另一个关键资本。在幼儿园中,除教师外,儿童大多数时间是和同班小朋友在交往,因此幼儿会运用一些方法来得到小朋友的好感,从而获得比较稳固的关系,为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打基础。
        (三)幼儿自身的资本。
        幼儿自身的资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幼儿拥有的物质资本,另外一种是幼儿拥有的精神资本,也就是说幼儿自身的魅力。
幼儿拥有的物质资本,比如说带到幼儿园来给小朋友们分享的玩具、小贴画、零食、图书等。这些物质的资本可以使幼儿获得小朋友的羡慕,期待得到分享,在这个时候,幼儿通过这些资本可以支配、要求其他小朋友,而幼儿从这种行为中获得了权力和地位的体验。但是,物质资本是一种比较现时的、短效的资本,这种资本产生的作用快,但是消失的也快,一旦资本没有了,这种行为或者活动终止了,其他小朋友对该幼儿的关注和包围也就会随之消失。
        幼儿拥有的精神资本是指幼儿自身具有的、讨人喜欢的一些特性,比如长得很美丽、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具有亲和力等等。与其他几类资本相比,这种资本对幼儿在班级中的地位和权力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会产生长期的、持久的影响。而拥有这些精神资本的幼儿可以比较容易地在班级中占有较高的地位和主动的权力,他们可以较容易地支配其他幼儿、获得别的幼儿的帮助;也会受到别的小朋友的亲近和喜欢。即使某些特点并不被老师喜欢,但这不会过多影响该幼儿在全班小朋友心中的地位。
        在场域中,幼儿拥有的地位和权力根据自身资本数量和资本组成成分的不同而不同,这种地位的差别和权力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稳定性,但是,每一个在场的行动者和参与者会通过自身资本的较量和转换来进行力量的对比,从而改变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因此,场域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而场域中的幼儿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幼儿的变化,既依赖于自身的行动,也依赖于教师和同伴的行为变化。

        注释:
        1、 叶飞《“场域”压迫与教师的职业倦怠》《师资培训研究》2006年第一期第10页。
        2、马维娜《退“场”主动:学校场域中的一种生存策略》《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年10月份第5期44页。
        3、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份,第148页。
        4、李松林、金志远《教育场域:权力的运作与学生的境遇》《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13期。
        5、常亚慧《隐匿的权力:学校生活的常态分析》《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2期。

        注:此论文获2009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论文评比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