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教师对中班幼儿区域游戏的专业指导能力

| 分类: 教育论文

                                                  北京市清华洁华幼儿园     刘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幼儿园的实践过程中,如何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内容。因为幼儿通过游戏行为对外部世界进行主动探索,形成各种认知经验,并逐渐养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发展社会交往经验的。“游戏反映幼儿的认知活动的方式、兴趣、需要、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①(刘焱《儿童游戏通论》P37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同时,在幼儿园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良好的师幼互动,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地指导幼儿。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相比,思维水平、活动水平、想象力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中班幼儿的活动和游戏中,对于游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了很大发展,同伴交往和同伴之间的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游戏水平的差异性比较明显。因此,基于以上对于幼儿游戏和幼儿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在中班幼儿区域游戏的开展中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必须要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幼儿游戏水平。
  一、加强教师对幼儿游戏兴趣的观察能力,在此基础上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幼儿的游戏行为
  1、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误读,会影响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心理体验,也会使幼儿园的教育指导失去真正的教育意义,反而会阻碍幼儿的快乐与健康 发展:
  在幼儿自由游戏的过程中,由于对幼儿的行为观察不够全面和连续,加上教师对幼儿心理和游戏特点不够理解,导致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出现“误读”和盲目指挥。错误地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和行为背后的幼儿游戏特点和心理,就会使指导的目的背离幼儿的真实兴趣,干扰幼儿的游戏。这极大地影响了幼儿的游戏兴趣和自由游戏的性质。
  2、实施幼儿活动区记录卡,帮助教师更加准确有效的了解幼儿的游戏兴趣:
  在以往的幼儿自选游戏中,教师对幼儿的活动情况的了解是比较随意而模糊的。为了更加准确地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活动兴趣,并做到客观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并据此进行有效的师幼互动,笔者在中班实行了幼儿活动区记录卡和定期的幼儿活动情况分析制度。每个区域游戏对应不同的活动区记录卡。幼儿可以在进入区域时将卡片或标记放置在个人的记录位置上。教师在游戏时间结束后按照不同区域对幼儿的记录卡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教师对每一名幼儿的游戏选择情况一目了然。这样就能够对幼儿自选游戏情况和教师的游戏材料投放策略和指导行为进行反思,并及时进行指导行为和游戏材料投放策略的调整。下图是部分不同设计形式的幼儿活动区记录卡。


  3、在幼儿使用活动区记录卡的同时,教师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幼儿的游戏兴趣和区域游戏情况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
  与幼儿的入区记录卡相联系,教师要按照不同的区域对幼儿游戏的频数进行定期统计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活动区投放材料、投放方式、幼儿游戏情况和教师指导(师幼互动)策略等进行反思和分析,从而对下一步的幼儿自选游戏进行科学的指导,引导幼儿的游戏水平以及在合作游戏、操作能力、想象水平等向前发展。
  如图,各区域游戏频数统计表:

  4、在区域游戏中,引导教师分别从“单一区域的群体游戏情况”和“个体幼儿在专门区域游戏情况”两个角度对中班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游戏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关注教师自身对幼儿游戏行为的教育指导行为:
  区域自选游戏通过游戏材料能够发挥幼儿园游戏的教育功能,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操作能力、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其中,教师对区域游戏本身的科学观察和探索(游戏材料投放、教师指导行为等)和关注个体幼儿在专门区域中的游戏行为和游戏兴趣是教师发挥自选游戏教育功能的重要方面。因此,指导教师在教育笔记和观察记录中就以上两个角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反思,并给予有效的指导能够有效提升教师思考角度和指导幼儿游戏的水平。
  二、在加强教师对幼儿游戏兴趣和区域游戏行为客观观察和反思教师指导行为的同时,通过探索游戏内容和游戏材料来提高教师对区域自选游戏设计的目标化体现
  在提高对幼儿区域自选游戏有针对性观察和指导的同时,教师还要对区域游戏的目标化进行专项探索。笔者认为“目标化”指的是如何通过幼儿园区域自选游戏达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在“目标化”的构成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教师对区域游戏的目标化指导“、 “游戏环境的目标化” 、“区域游戏设计的目标化”三个内容。其中,“教师对区域游戏和游戏中的幼儿的专业性观察和反思”始终贯穿和渗透在以上三方面的探索之中,是构成对幼儿区域自选游戏达到教育最终目标的重要基础。
  1、将区域游戏作为主题活动课程的一部分列入主题活动计划,并对区域进行划分:
  为了加强教师对区域游戏的关注和指导,增强主题活动中预设教学目标和活动实施形式的游戏化,在主题活动计划中,可以专设“区域游戏”单元,引导教师将主题教学活动的目标以不同游戏内容和形式延伸到不同的区域游戏中。这既能对主题活动目标的实施形式进行多样化探索,又保证了主题教学目标不流于形式,对目标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多角度的加强。同时也是对幼儿园区域游戏内容的丰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除了预设的区域游戏内容之外,教师还可以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学活动的开展、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游戏情况进行生成式游戏。
  如图:在班级的主题活动计划表中,教师除了在“活动网络图”中对相关区域游戏进行预设外,还通过对班级“物质环境”的预设,对区域游戏材料和内容进行提前设计,做到区域游戏和教学活动的“目标化”。

 

 

   在中班的8个基本区域中,根据游戏设计与主题活动的联系和延伸情况,笔者将活动区划分为“延伸区域”和“基本区域”②(笔者自创的暂定名称。不科学之处恳请指正)。“延伸区域”是游戏内容来源于主题内容,目标上具有衔接和延伸性或者本游戏是教学活动的来源,目标一致的区域。如,在“弯弯绕绕”主题中,幼儿收集了很多可以变形的物品。如拼插的积塑弯管、线绳等物品等。偶然的捅弯管引发出一次科学探索集体活动“纸球怎样通过弯管”     材料和难度增大,投放到益智区继续进行探索游戏     弯管做成迷宫      难度不同的迷宫制作,幼儿用小球进行迷宫游戏。那么益智区就是“延伸区域”。因为游戏材料和游戏内容都是围绕“生活中能够弯绕的物品”展开的。而相应的音乐区因为没有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游戏内容就属于“基本区域”。这两种区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不同的主题活动开展不断调整和变化的。
  2、游戏材料和内容的目标化设计:
  在主题活动中,单一的集体教学活动并不能完全实现主题的教育目标。区域游戏时间长,游戏性、操作性、可视性强的特点保证了主题活动整体教育目标实施的深度和效果。同时,对应幼儿的年龄发展目标和区域本身的发展目标,教师可以借助与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当下兴趣开展不同形式、目标更具连续性的游戏活动,保证教育目标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特点和教学活动的延伸,对各区域游戏内容进行设计,激发幼儿更多的游戏兴趣,丰富区域游戏的内容,使主题活动教育目标和幼儿各领域年龄发展的目标得到各种形式的实施和体现。如在“2008,我做奥运小主人”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利用幼儿喜欢的福娃形象,制作了“福娃穿线板”、“福娃数字转板”(数字实际意义学习);在收集各种奥运资料和体育器械过程中,教师又制作了各种形式的球类穿编、“对号入座”(奇数偶数学习和数字实际意义学习)、“登山比赛”(数字对应)等各种相关原创游戏。在“风儿告诉我“主题活动中,教师自制了“吹球入门”“风车比一比”等游戏。图为“2008,我做奥运小主人”主题活动中,部分自制游戏材料“

 


  3、游戏材料的层次性和个体差异性设计:
  幼儿园区域游戏尽管是幼儿的自选游戏,但在幼儿园区域中,幼儿仅仅是选择游戏区域和选择不同的游戏材料。而在同一类游戏材料之间没有选择的余地,仅仅是有限的自选游戏。这是因为幼儿园投放的幼儿操作的同一类游戏材料没有差别,忽略了同一年龄段幼儿游戏水平存在的个体差异。在中班幼儿的操作、建构类游戏中个体差异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在教师在进行与主题活动相关(游戏形式、区域发展目标相关)的游戏和材料的设计中,教师一定要在观察幼儿游戏情况的基础上,考虑到本班幼儿和中班幼儿存在的个体差异,对游戏内容对应的材料进行层次性设计和制作,使游戏材料呈现不同的难度层次,方便幼儿进行选择。幼儿在选择不同难度的游戏材料时,会更容易获得成功感。同时幼儿也在逐步进行不同层次的同一个游戏中,也会逐渐获得思维和动手能力的连续性发展。教师在观察和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对幼儿的游戏水平了解更加直观,指导也会更有针对性。如下图为部分层次性游戏材料:

 

  (两种不同形式的数字呈现方式)    (色块涂色、较复杂涂色装饰、自主作画)

  三、从提高教师区域游戏和材料的系统设计和系统组织入手,加强教师对区域游戏系列性和目标系统性的探索和实践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对区域游戏的组织目标性(包含游戏内容和材料的投放、教师指导、讲评等)和教师对区域本身目标系统性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教研组长可以制定目标化活动区区域记录表、活动区观摩记录表、活动区案例三种教研实施制度,对教师设计与组织区域游戏进行探索。
  1、制订活动区区域记录表格,结合教师对专门区域的观察笔记和幼儿活动区记录卡共同使用,提高对专门区域的研究和实践能力:
  尽管班级已经在主题活动中进行了“系列区域游戏”单元的设计和区域游戏与教学互动相互延伸的实践探索,但是就一个专门区域而言,教师对其中的幼儿发展目标理解和实施上还不够系统,对游戏内容和材料投放的渐进性还不够细致。因此,教研组可以为班级设计目标化活动区区域记录表,以周为单位,制定培养目标,设计和投放游戏内容和材料,创设相关游戏环境。以此帮助教师对专门区域游戏的目标进行系统性思考。同时重在观察游戏内容和游戏材料幼儿的游戏和操作情况。根据情况在下一周或两周内进行调整或追加。通过这种记录表,结合教师对专门区域的观察笔记和幼儿活动区记录卡的使用,共同对区域游戏内容和材料进行观察和反思,提高教师对区域的研究和实践能力,促进幼儿的游戏发展。
  2、开展专门的区域游戏组织与指导教研活动,制定活动区观摩记录表格,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区域游戏、观摩平行班游戏组织的过程中,真正做到观摩和思考有目标、有重点。
  在探索和实践中班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区域游戏的组织和对本班教师的活动组织配合上没有目标,随意性和被动性比较强。为此,教研组长可以引领教师共同探讨区域游戏组织过程的各个环节,并制定了相应的“活动区游戏开放计划”和“目标化的活动区观摩记录表”。旨在引导教师能够真正理解“如何组织区域游戏?”“观摩区域游戏的哪些要素?”,同时能够在后续的记录和整理中获得系统的比较和感受,从而做到反思自身的区域游戏组织和设计过程。
  3、制定中班目标化活动区案例,以案例收集的形式开展对中班幼儿目标化的区域游戏的实践研究。
  为了更加有效地对教师的区域游戏目标化设计、组织与指导进行总结和提升,便于教师能够对基本区域和延伸区域游戏开展情况按照目标线索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每个学期开展目标化活动区案例的整理和书写活动。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和观摩帮助教师理清思路,提高对区域游戏目标化的理解和实践。
  四、结束语: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如何组织幼儿的区域自选游戏,如何在区域游戏中更好地促进每一名幼儿的身心和谐全面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责任。因此提升教师对区域游戏的专业指导能力非常必要。以上是笔者作为教研组长在中班区域游戏开展中的一些实践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由于理解上的肤浅导致的实践偏差请各位专家老师指正!

  参考文献:
  ①刘焱《儿童游戏通论》,P37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
  ② “延伸区域”、“基本区域”:这两种区域的划分和名称是笔者自创的。不科学之处恳请指正!

注:此论文获2009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论文评比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