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散居儿童家长游戏指导水平现状的调查研究

| 分类: 教育论文

                                                北京市清华洁华幼儿园   晏红

  【摘要】  1—2岁散居儿童家长的游戏指导水平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社区早期教育专业化之路的不断发展,家长的游戏指导水平也逐渐被纳入专业研究视野。本文以某一社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1—2岁散居儿童家长游戏指导水平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  1—2岁散居儿童  家长游戏指导水平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游戏是促进儿童发展的基本途径,儿童游戏发展水平不但受年龄因素的影响,也受成人指导水平的影响。1—2岁儿童的主要看护者和游戏伙伴是家长,散居儿童家长的游戏指导水平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提高家长的游戏指导水平是提高家长早期教育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园教育领域的游戏理论已经有系统的研究,教师游戏指导水平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但是对3岁前儿童家长游戏指导水平的调查与研究,目前还比较稀少和笼统。随着社区早期教育专业化之路的不断发展,家长的游戏指导水平也逐渐被纳入专业研究视野,家长游戏指导水平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将对社区儿童早期教育机构的内涵建设、对从事早期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发、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对象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街道51名1—2岁散居儿童,这些儿童及其主要看护者参加了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举办的周末亲子班。发放问卷51份,收回有效问卷51份,回收率和有效率都是100%。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1. 同一儿童的生活看护者与游戏指导者是否一致


  在51名儿童中,有些儿童的主要看护者只有父母、祖辈(爷爷、奶奶、姥姥或姥爷)或者阿姨(保姆)之中的一人,有些儿童的主要看护者是其中两人以上,所以出现重复统计现象。综合观察数据显示,儿童的生活看护者从多到少依次是祖辈、父母和阿姨,游戏指导者依次是父母、祖辈和阿姨。从总体情况来看,儿童的生活看护者主要是祖辈,游戏指导者主要是父母,同一儿童的生活看护者与游戏指导者呈现出不一致的状况,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早教专业人士的关注。
  2.在游戏活动的性质方面,家长的主观态度与儿童游戏的自然倾向是否一致


  儿童平时更喜欢玩的游戏,反映出儿童的游戏自然倾向。家长更希望儿童玩的游戏,反映出家长的主观态度。在51名儿童中,有些儿童的游戏自然倾向比较明显,有些儿童的自然倾向不明显,两者兼有,家长对儿童游戏的主观态度也是如此,所以出现重复统计现象。综合观察和分析数据,家长对儿童游戏的主观态度与儿童游戏的自然倾向一致,即运动游戏和亲子游戏既是儿童所喜爱的,也是家长所期望的。
  3.家长与儿童玩的游戏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来的


  调查显示,“书籍或电视”与“自己的创意”是家长学习和获得亲子游戏的两个主要渠道,这说明家长指导婴幼儿游戏主要靠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大众传媒,处于比较封闭和单一的学习环境,缺乏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与学习环境,例如家长之间的交流共享以及家长与专业人士的对话互动,社区儿童早期教育机构的建设为此搭建了对话互动平台。
  4.家长与儿童游戏的感觉如何


  1—2岁儿童的游戏比较简单,初为父母与儿童游戏时能否感觉到有趣,有助于考察父母是否恢复自己幼年时代曾经拥有的童趣和童心,这是家长指导儿童游戏的情感基础。在本研究所涉及的样本中,所有家长都选择了“非常有趣”或“比较有趣”,对亲子游戏持肯定的、积极的态度,说明家长基本具备初为父母对儿童进行游戏指导的心理素质。
  5.家长与儿童玩游戏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家长与儿童玩游戏的主要困难以“没有时间”和“没有方法”为主,“没有时间”是与社会迅速发展、家长生活节奏加快等宏观因素有关,“没有方法”是与家长游戏指导水平、家长是否有机会学习和接受专业指导等微观因素有关,发挥社区儿童早期教育机构和亲子教师的主动性和专业性,有助于帮助家长解决“没有方法”的困难。
  6.家长指导儿童游戏活动的类别

 

  家长指导儿童游戏的类别以语言、搭积木和运动游戏为主,家长在三类游戏所积累的经验比较丰富,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在指导婴幼儿早期阅读、动手操作和科学运动方面为家长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
  7.不同看护者之间的游戏指导差异状况


  父母与祖辈、父亲与母亲是儿童的不同看护者,他们的游戏指导状况是否有差异?数据显示以“不太相同”为主,其次是“比较相同”,没有人认为“完全相同”,少数人认为“完全不同”,其中认为父母与祖辈的游戏指导完全不同者要远远多于父亲与母亲的游戏指导差异。
  8.关于儿童玩具的状况

  根据儿童的游戏需要而选择玩具,是游戏指导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购买的玩具和自制的玩具在儿童游戏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拿生活用品当玩具是低龄儿童自主游戏和自主选择玩具的结果,家长利用自然物为儿童改造玩具则是自制玩具的一个重要方面。数据显示,1—2岁儿童的主要玩具是购买的玩具,“非常频繁”和“经常”拿生活用品当玩具的儿童占72.5%,而“不太擅长”和“不擅长”利用自然物为儿童改造玩具的家长占74.5%。
  9.家长认为儿童的发展在哪个方面比较薄弱

 

  调查发现,“同伴交往”和“语言说话”是该群体1—2岁儿童发展比较薄弱的地方,其次是“动手操作”和“身体运动”,而有目的、有组织的游戏活动有助于儿童在某一方面获得进步和发展,该数据提示教师需要设计针对性比较强的个性化游戏活动,同时社区儿童早期教育机构举办的集体活动,为提高儿童的“同伴交往”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教育建议
  1.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数据统计的一个目的在于发现现实存在的普遍状况,频数和百分比分布比较大的数据能显示事物存在的普遍特征,本研究的“数据统计与分析”部分揭示了相关内容,使教师明确了需要面对和指导的大多数教育对象群体,为教师集体指导家长提供了策略基础。
  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家庭教育中,个别差异不仅表现于个别儿童,还表现于其家庭和家长。因此,本研究还特别关注频数和百分比分布比较小的个别儿童及其家庭,为教师个别指导家长提供策略基础。例如在“同一儿童的生活看护者与游戏指导者是否一致”的调查中,教师研究者不但根据数据明确了该群体儿童的游戏指导者以父母为主,以祖辈为辅,还特别注意到以阿姨(保姆)为游戏指导者的儿童,并对这样的少数家庭设计针对性比较强的个性化指导方案,并进行了个案研究。这一策略思想同样适用于其他调查项目所发现的教育现象。
  教育研究只有既关注普遍性又关注特殊性,教育实践只有把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早期教育目标:“每个儿童应该拥有一个最佳的人生开端。”
  2.发挥家长优势,参与亲子班活动课程设计
  长期以来,社区儿童早期教育亲子班课程都是教师根据参考书设计活动,并带领儿童及其家长一个接一个地做游戏,教师与亲子之间是片面地教与学、指导与被指导之间的关系,家长很少参与到亲子班活动课程设计。造成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忽略了家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也不了解家长有什么优势,能做哪些活动设计。本研究在尊重家长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基础之上,还了解到该群体家长已有的教育经验和基础。例如,这些家长都比较有童心童趣,对儿童游戏的主观态度与儿童游戏的自然倾向一致,他们在指导儿童的语言、搭积木和运动游戏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那么,教师就可以发挥家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纳家长设计早教活动,或者为家长搭建交流游戏指导经验的平台,这样既能丰富亲子班的游戏课程,还创造了机会,使家长在设计活动和交流经验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一策略思想同样适用于其他调查项目所发现的教育现象。
  3.为儿童经常拿生活用品当玩具提供指导
  玩具是游戏的道具和载体,把生活用品当玩具,是低龄儿童游戏活动中的特殊现象,这是因为真实的生活用品能与儿童产生互动性,增强游戏的成就感;生活用品的材质与形状丰富,能满足儿童的探索与操作欲望;生活用品还为儿童模仿成人提供了直接途径;最后,生活用品对儿童的操作和制作水平要求低,适合低龄儿童的发展水平。所以生活用品是很好的益智玩具,但是生活用品毕竟不是专门为儿童开发设计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家长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健康与安全最重要;处理好珍惜物品与把玩之间的关系;支持儿童运用多种感官把玩生活用品;把生活用品和专门玩具结合起来玩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提高了家长指导儿童玩生活用品的水平,确保了儿童的快乐与发展。
  4.提高家长自制玩具的意识与水平
  自制玩具是个性化游戏指导的体现,反映了教育者结合儿童需要、周边资源和教育目标,灵活和深入地支持儿童的游戏活动,充分发挥了游戏与玩具对儿童的发展价值。而现实情况是该群体的儿童极少有自制的玩具,大多数家长也基本不擅长利用自然物为儿童改造玩具,所以家长自制玩具的意识与水平均有待提高,教师需要在这方面多做引导和示范。调查还发现有3名家庭的儿童以自制玩具为主,有13名家长擅长利用自然物为儿童改造玩具,这说明有的家长擅长自制玩具,却可能因为“没有时间”而没有为儿童自制玩具,教师要提高这些家长自制玩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还要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培养家长助教,探索一部分家长指导另一部分家长的教育指导模式,丰富亲子园课程,也提高了家长游戏指导水平。
  5.树立亲子教师的专业责任心与自信心
  本研究除了封闭式的选择题以外,还有两道开放式的简答题,分别调查了家长来“亲子班的主要目的”和“对亲子班教师的建议”,只有两份问卷分别明确地表示来亲子班的目的是“家长学习如何与幼儿游戏”,建议教师“推荐适合孩子年龄段的游戏”,其他家长都是因为“儿童有问题”才来亲子班的,对教师的建议也是针对“儿童”的,说明家长把受教育的对象主要定位为儿童,自己则是陪孩子来学习的,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主体性和主动意识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专业机构的亲子教师有责任激发家长作为受教育者的意识与需求,唤醒家长主动反思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指导水平,承担起家庭教育指导的责任。
  但是鉴于目前家长的学历水平较高,自学教育理论的热情也很高,有些教师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不够自信,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专业。本研究显示,家长与儿童玩游戏的主要困难之一是“没有方法”,在自制玩具方面不擅长,他们向亲子班教师的学习途径也是缺失的,而亲子班教师的专业特长就是自制玩具及游戏指导,所以教师既要有责任心也要有自信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五、本研究的启发意义
  本研究对象虽然仅仅涉及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街道的51名1—2岁儿童及其家长,但是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上,均具有启发意义。
  1.在研究方法上,一般研究都很重视数据所反映的普遍现象,忽略频数和百分比分布比较小的个别数据;但是本研究对数据的使用既注重普遍性也注重特殊性,尊重具体实践中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对频数和百分比分布比较小的个别数据也很关注,并以此奠定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的形式、对象、内容等依据,使得抽象的数据与具体的对象相对应,体现了关注个体差异的先进教育理念。
  2.在研究内容上,本研究拓展了早期教育指导的视野,初步探讨了家长游戏指导现状的宏观问题,在实践中帮助教师从片面地组织家长和儿童游戏转化到指导家长的游戏水平上来,为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游戏指导专长开阔了思路。
  3.在研究成果上,本研究在第三部分呈现的9个方面的专项调查数据和简要分析对相关研究具有文献价值,第四部分的基本教育建议对相关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注:此论文获2009年北京学前教育研究会论文评比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