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大方,不一定是好事

| 分类: 家庭教育指导

北京市清华洁华幼儿园   赵翠翠

【案例12岁多的九九和别的小朋友不太一样,她似乎对自己的东西不太在意。在小区里玩,自己正玩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从手里拿走了,也不知道要回来。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护东西护得那么紧,九九妈妈既替女儿打抱不平,又埋怨孩子太窝囊,自己的东西都看不住。

【案例2】上中班的嘉嘉,早上带到幼儿园的小发卡、小玩具、图书、画笔等等,晚上放学回家的时候就不见了,嘉嘉告诉妈妈,“小朋友喜欢,拿走了”。妈妈说,“她拿走你的图书,你生气吗?”嘉嘉说,“她喜欢就给她呗。”看来嘉嘉对此事反应还挺平淡,但妈妈又听同事说,到了小学,孩子的文具、水杯等等经常不翼而飞,很多情况都是因为其他同学喜欢就被拿走了,家长就忙着为孩子置备新文具。看着对自己物品一点也不敏感的嘉嘉,妈妈头疼了。

【原因分析】:

孩子对物品不敏感的根源在于孩子管理物品的意识比较薄弱。通常情况下,孩子出生后的物品大都由家长购买并管理。到了两岁左右的时候,孩子会对物品的所属权比较敏感,喜欢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我的东西你不能碰”,此时幼儿进入了物权意识的关键期。随着幼儿的长大,他会渐渐明白什么东西是自己的,要由自己来支配、管理;而要借用不是自己的东西时,需要征得对方的同意。物权意识可以让幼儿拥有自尊、自主的心态,帮助幼儿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维护自己的权利,并且学会尊重他人的物权。

面对可可这样的幼儿,物权意识淡薄有如下原因:

1.  性格使然

不排除有些幼儿受先天气质的影响,性格比较平和,遇到棘手的事情常常会胆怯退缩。当物品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了,幼儿只会忍让。

2.  家长态度

有的家长性格爽朗、大方,面对幼儿物品被拿走或者抢走,家长的安慰,“没有关系,借给他玩玩”、“不要这么小气”等等,这样的做法既没有帮助幼儿建立起对自己东西的物权意识,不知道维护自己的权利。这种忍让的做法又使幼儿失去安全感,长大后也不敢争取自己应得的权利。

3.  家长对幼儿的物品干预过多

很多时候,家长对幼儿的物品干预过多,比如,替宝宝整理玩具、随随便便把宝宝的东西送人。幼儿的物权意识得不到强化和尊重,使他对自己物品的归属权存在疑惑,不能对自己的物品负责,而且也容易让幼儿养成性格懒散、独立性差、责任心不强的毛病。

【家长对策】:

幼儿的物品被小朋友拿走,家长先不要过度干预,指责孩子或者暗自气恼,家长可以先观察再行动。观察幼儿是否在意物品被小朋友拿走,很多时候,幼儿和成人的感受不同,有些事情让成人很气愤,但幼儿根本不在乎,所以父母不要以自己的感受来判断孩子的心理。

物权意识不仅要有,还要有得适度。物权意识发展欠缺的宝宝,性格会倾向于软弱、逃避,在成年后往往不懂得寻找和抓住机遇,当自己的权益受损时也不会主动维护,导致境遇每况愈下。面对物权意识淡薄的幼儿,教给家长几招,让幼儿:

1. 我的地盘我做主

在家里为幼儿设立专门的小角落或小房间,用来摆放他的东西,让他知道他拥有许多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如玩具、图书、衣帽鞋袜等)。幼儿是这片天地的小主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支配、布置,以此来培养幼儿的物权意识。

2. 尊重幼儿的物品归属权

增强幼儿的物权意识,家长要做到尊重幼儿的物品归属权,不能因为幼儿小,就忽视他们的发言权。家长要为幼儿树立一个好榜样,不能擅自处理幼儿的物品,幼儿不同意家长就不能随便动,允许幼儿说“不”。

3. 帮助幼儿保护自己的物品

要让幼儿知道,东西是属于他的,他有权利决定要不要和别人分享。如果小朋友是善意的并且是用商量的语气,那么宝宝应该想想要不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美好的事物;如果小朋友是恶意抢夺,那么就要维护自己的权利,要求对方归还,在自己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借用。

4. 坚定自己的物品所有权

可以和幼儿在家里做一些情景小游戏,例如爸爸妈妈假装拿走幼儿的东西,教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这是我的,是我的!”如果爸爸妈妈还不还回来,幼儿可以说得更响亮、更大声些,以便引起对方足够的注意。而此时,爸爸妈妈也要配合幼儿,把他的物品还给他,让他明白这样做是有用的。

5. 同伴交往强化幼儿物权意识

对于物品经常被小朋友拿走的幼儿,家长多带他与小朋友交流或互动,可以相互去对方家做客、相约一起玩等等。通过同伴交往,幼儿能慢慢从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方式,并从同伴的言行中切身感受物权的概念。而家长也可以借机给幼儿灌输思想,让他懂得去保护自己的物品、捍卫自己的权利。

6.不强迫孩子分享

宝宝尚小,在物权意识形成的敏感期,不要强迫他分享,不要想方设法逼他让出属于他的物品。这不是小气的表现,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宝宝的物权意识。等他的物权意识充分巩固后,再鼓励他学习分享。

7. 家长不再轻易满足幼儿的要求

孩子的玩具或者图书等东西没有以后,家长往往会再买来给他。这种模式使孩子知道东西没有了家长还会给他买,他也就不在意这些物品了。如果孩子的东西被小朋友拿走了,先不着急补上,让孩子感受物品没有了的难处,并及时启发、引导幼儿保管好、爱护自己物品的感情,使他学会不再随意地把东西送人。与此同时,家长还可以趁机对幼儿进行珍惜爸爸妈妈劳动成果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