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 分类: 家庭教育指导

北京市清华洁华幼儿园  舒丽  伍佩佩

家庭与幼儿园同属微观系统,是幼儿最直接互动的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也最大。作为这两个环境中的主体——教师和家长,是幼儿成长路上最重要的他人。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家园共育强调了对幼儿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双重主体——教师和家长。积极、良好的家园共育需建立在两个主体相互尊重、理解与信任的基础上。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群体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对幼儿教育了解的片面性等问题越发凸显,越来越多的老师表示,家长工作越来越成为他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面对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家长群体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特点,我们必须坦然接受,理性分析,专业引领。

通过对老师们在家园共育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发现,家园共育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缺乏了解潜藏信任危机

案例:小班开学第一周,一天早上,一位妈妈抱着正哭着的孩子找到张老师说:“程程昨天回家说在幼儿园中午睡不着,他就想站起来看看窗户外面,结果老师就打他了。”边说家长也边哭。老师说:“程程昨天中午没有站起来啊?而且中午睡的也挺好的”。可是家长根本不相信老师说的,始终觉得自己的孩子品行很好,不会说谎。后来,张老师反思,可能是因为在安抚程程入睡的过程中,采用了轻轻拍一拍的方法,被孩子误认为是老师在打他。

(一)原因分析:

此类问题多源于家长对教师、对幼儿及幼儿在园生活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1.对教师缺乏了解。

很多家长和老师的接触并不多,尤其是小班初期,家长对教师比较陌生,对老师的了解多通过孩子的反馈,对教师的性格、习惯等都不了解。当遇到孩子的表述和老师的描述有冲突时,家长会首先选择相信孩子,从而对教师产生不信任。

2.对幼儿缺乏全面了解。

1)对幼儿年龄特点不了解。许多家长对幼儿持浪漫主义,认为儿童是最天真浪漫的,说的都是真话。他们不了解“真实的谎言”,由于年龄特点,孩子有时容易将想象与现实混淆,甚至将经验进行迁移。如果家长不能分辨,就很容易产生对老师的不信任。

2)对幼儿在园生活情况与表现不了解。在集体生活中,幼儿遇到的问题远超过家庭,他需要和同伴相处,需要自主表达需求等。因此,幼儿的表现往往会和家庭中有较大的差异。当家长对孩子的已有认知和老师描述的不一样时,容易产生对教师的不信任。

(二)解决策略:

1.注重首因效应。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班初期第一印象尤为重要,如果第一印象被家长所认可和接受,会为以后的沟通与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如果第一印象不佳,那么可能很长时间都难以抹去它所产生的的消极影响,所以教师应主动想办法给家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可能第一次见面的一个微笑,给孩子的一个拥抱,家长会上的细致和全面,都能帮助在家长心目中建立良好印象。

2.长期的踏实工作、真诚交往,为家长建立多种了解的渠道。

中国有句俗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教师要用自己长期稳定的行动换取家长的信任。我们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家长开放活动、邀请家长志愿者进班、班级特色课堂、利用多种途径(家园栏、日常沟通、电话微信等)分享育儿理念等方式增进家长的了解,在了解的过程中逐渐建立信任。

3)掌握与特殊家长的沟通策略。

    如果做到了以上两点,仍有家长极度不信任老师,那就需要我们比较精准地把握家长不信任的点位在哪里,有针对性地加大沟通量。教师要理解并接纳家长的心理状态,以宽容的态度配合家长的需求,在无损原则、无伤大雅的情况下,先满足家长的个性化需求,因为得到理解的家长更容易理解老师。

二、视角偏差引发理念冲突

案例:一天早上,文文妈妈找到老师,说:“昨天晚上,文文说后背疼。我一看,后背有一大块淤青。问孩子怎么回事,孩子说是泽泽打的”。(泽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情绪和行为控制能力较弱,且有较强的攻击行为)老师解释道:“昨天活动区的时候,文文和泽泽都在建筑区玩。文文不小心把泽泽的建筑物碰倒了,泽泽很生气,一时没控制住就用积木在文文的背上打了一下。当时老师及时的制止了,也看了文文的后背,没有伤痕。下午文文也没有表现出不舒服,所以就没和您说这件事。”同时,老师也跟文文妈妈介绍了泽泽的情况,表示以后一定多注意,尽量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也希望文文妈妈能够正面引导文文理解这件事情,能够学会自我保护,同时能包容他人。可是,文文的妈妈非常不能接受,不但不能理解,还发动其他家长,联名要求泽泽换班。

(一)原因分析:

其实,这类问题主要源自于老师和家长看待问题的视角。

1.教师的视角:面向全体、客观、理性、全面和专业。

    孩子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发生冲突与矛盾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但是冲突矛盾也有其积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幼儿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掌握与不同人沟通的技巧,学会与人相处,逐渐成长为一名社会人。班级特殊幼儿的存在能够帮助幼儿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2.家长的视角:面向个体、主观、感性、片面和非专业。

家长在看到孩子因为同伴受伤时,第一反应就是保护自己的孩子,情感上的难以接受使得他们不能冷静的分析事件背后对幼儿成长的价值。至于是否会对其他孩子造成伤害更不是他们会考虑的。

(二)解决策略:

1)教师要多关注和询问孩子,当伤害发生时,能及时采取适宜的措施,第一时间处理幼儿的伤情,并及时跟家长说明情况。

2)情感共鸣。真诚的向家长表示“歉意”,但是情感的歉意并不是代表理亏,主要是让家长看到教师对幼儿真诚的关心,和幼儿受伤时教师发自内心的心疼。在此基础上,引导家长客观、理性的分析幼儿受伤的原因,如动作发展、同伴冲突等,看到事件对孩子的发展价值,关注幼儿品质和能力的发展。孩子终将走入社会,我们不可能保证他永远都经历顺境,因此必须要让孩子学会包容和理解,积极乐观,关心他人。这样的人也终将成为群体中最受欢迎的那一个。

3)换位思考。上面所说的情感共鸣其实就包含教师的换位,教师用自己真诚的换位和细致的工作来换取家长的理解和相应的换位思考。

三、教师策略不足导致矛盾升级

案例:刚刚担任主班的老师很希望能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特别希望得到家长的认可,因此每天都会在班级微信群里发送大量的照片。一天,刘老师在微信群里发送了一段小视频。本以为家长们会很高兴,但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彤彤的妈妈很生气的找到了刘老师,说:“为什么我的孩子只看到后背?前几次的照片中也没有看到我们彤彤?”。刘老师解释道:“彤彤性格比较内向,所以不太喜欢表现自己,喜欢在靠边的位置。”听了老师的解释,家长更加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认为老师没有起到关注和引导孩子的作用,从而对老师的态度和能力都进行了否定。

(一)原因分析

1)经验缺乏

经验缺乏会导致教师在面对家长的质疑时不知所措,无法冷静客观的分析家长的质疑,不能通过和家长的交流发现家长背后的想法和需求。案例中的妈妈其实最担心的就是老师忽视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想听老师解释为什么照片中只能看到孩子背影。如果了解到这一点,我们的沟通就应该侧重中教师对孩子的关注,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家庭的相册里永远都是中心和主角,但是在幼儿园集体照片或视频中总有孩子站在中央,有的孩子站在边缘,在活动的视频中,孩子是活动的,所以肯定有的孩子是正面有的孩子是背面,而且孩子能够坦然接受自己在集体环境中存在非中心、非主角的现实,恰恰是他们成长和成熟的表现,所以家长也要理解。

2)教师自身的性格特点

每个人看待和处理问题的倾向不一样,在与家长沟通的同一件事情上,有些性格的老师比较容易换位思考,理解家长,并进行良好的沟通。而有的老师就会觉得家长是在故意找茬,从心底产生排斥感,从而导致矛盾问题的不断升级。

3)态度和认识

有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割裂开来。还有的老师片面的理解幼儿园的服务性,觉得老师应该一味的满足和顺应家长的需求。这两种认识都会导致家长对教师产生误解,当遇到问题时,很容易使矛盾升级。

(二)解决策略

1.加强学习,丰富沟通策略。

无论是新教师还是有经验的教师,都需要加强学习。可以通过向同事学习,或者阅览专业书籍等方式,了解家长的心理特点及沟通策略。对于新教师来说,面对面沟通时的紧张感很容易使问题扩大,因此,可以寻求其他沟通方式,如班级微信群。班级微信群是教师传达教育理念、建立家长对教师的了解和信任的重要渠道,也是对家长进行专业引领的一个良好契机与途径。使用微信群时,应注意:

1)认真筛选即将发送的所有信息、照片、视频。发送前查看信息是否不合理的言辞,照片和视频是否涵盖每个孩子。

2)敏锐地捕捉群里的不合理导向,及时沟通,对家长加以引领,传播正能量。比如一位家长在群里散播其他班级出现手足口的消息,造成其他家长的恐慌时,教师需要及时进行正面引导,让家长科学认识该问题。同时,将班级教师的具体做法让家长了解,减少恐慌。

3)明确告知家长我们的工作重点,养成好的照片发送常规。让家长了解教师的工作重点,认识到照片发送远不如教师安心的守护孩子重要。

2.调整态度,充分认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1)当某些性格特点对我们的工作产生不好的影响的时候,教师需要为工作做相应的调整,让自己的行为方式符合教师的角色。

2)教师应想家长之所想,把家长工作作为自己幼儿教育工作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持积极、平和的态度与家长沟通,在平和的沟通过程中,教师的措辞要诚恳、礼貌、客气,用词不绝对,态度不强硬,尊重家长的成人身份与角色,用满腔的热忱来服务家长。

3)教师要想家长之未所想,这就是引领和服务的区别。教师是家长工作的主导者,服务是想家长之所想,引领是想家长之未所想,我们要做家长的引领者,而并非一味的迎合家长。这样才能与家长建立持续、频繁、充满信任感的沟通关系。

家园共育是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师和家长需要在冲突化解中互相了解,在沟通了解中相互信任,在相互信任中形成共同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