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的小心机

| 分类: 教育论文

我觉得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就是用自己的专业、爱心与责任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吃好、玩好、睡好、发展好。每次看到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吃得多、玩得好、睡得香,我就特别有成就感。近来发现小朋友会把家长“搬出来”向我表达自己的不愿意。

画面1:我妈妈说我想吃就吃!

午饭时间,只见悠悠一只手撑着自己的小脑袋,一双大眼睛盯着自己的饭菜,露出一脸的愁容。我走到悠悠旁边:“悠悠,加油,吃完就能跟小朋友一起玩你最喜欢的魔尺了!”魔尺好像没有引起她的兴趣,她看了我一眼,又看了一眼自己的饭菜,我顺着他的眼神,看到了她碗里剩下的青菜和木耳。我就坐在了悠悠旁边,一边喂她一边耐心的引导:“青菜、木耳最有营养了,悠悠吃了会长大个子。”悠悠看到勺子里的青菜和木耳,一手就捂住了自己的嘴巴说:“我妈妈说,我在幼儿园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听了悠悠的话,我心里微微有点的不悦:家长怎们能让孩子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呢?这不养成孩子浪费粮食、挑食的习惯了?孩子生长发育的营养哪里来?但我并不放弃接着劝她:“你不吃,下午会饿,就会没力气跟小朋友做游戏了。”悠悠亮闪闪的大眼睛看着我说:“我不饿,下午我还可以吃水果,我最爱吃水果了。”……无论我用什么办法,悠悠就是不吃青菜,还不时的告诉我:“妈妈说了,我可以不吃青菜!”

画面2:我儿子说不睡觉,就别让他睡了!

早上来园时间,潇潇和爸爸一直在班门口,不进教室。我就赶紧走出教室迎接他们:“潇潇,快跟老师进来,今天有你爱吃的葱油花卷。”潇潇见我出来了就立刻躲在爸爸的身后,还不停的跟爸爸说:“你跟老师说,你跟老师说!”爸爸说:“你自己跟老师说。”我问:“潇潇,你想跟老师说什么呀?来咱们进教室再说。”潇潇还是躲在爸爸的身后,小男子汉的眼圈发红,一边推他爸爸,一边说:“就你说,就你说!”潇潇的爸爸没办法,就跟我说:“潇潇说中午不想睡午觉,我儿子说不睡,就别让他睡了!”我脑子里瞬间闪过:孩子中午不睡觉怎么长身体?他不睡觉,别的小朋友也想怎么办?孩子应该遵守集体生活的规则呀!我拉着潇潇的手说:“好,李老师知道了,咱们中午不睡觉,困了的时候再睡,行吧?”潇潇听了就拉着我的手进了教室。到了中午潇潇午睡了。

孩子“狐假虎威”背后的小心机

对于悠悠和潇潇这两位小朋友用间接和直接的方式“搬”救兵为自己解围的事件,就像“狐假虎威”故事里面的狐狸,让老虎给自己撑腰、壮胆。起初,我并没有在意,直到一天在路上听到一位小姑娘和爸爸的对话,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一位小姑娘一边走,一边对爸爸说:“爸爸,今天中午的菜里面有菜花,我不想吃,你跟老师说别让我吃了吧?”爸爸说:“你自己跟老师说吧!”小姑娘有些着急了:“我跟老师说,老师不听!”小姑娘的一句“老师不听!”让我的心猛地一颤。

我想到了悠悠和潇潇,为什么他们遇到问题就用家长来帮忙?是孩子们不遵守幼儿园的要求?是家长们太宠溺孩子?不是,是孩子们在争取自己的权利——生活的权利。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孩子的权利,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可是在孩子生活中,难道吃饭、睡觉不是孩子的权利?而我恰恰忘了尊重孩子生活的权利。

回想自己小时候,不爱吃香菜、胡萝卜,那种味道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天下最难闻的中药,一口都不想吃;妈妈拉着我睡午觉,我就是不睡着,一个人玩过家家的游戏……渐渐地,我体会到了悠悠不爱吃青菜和木耳、潇潇不想午睡的感受。孩子为什么找家长当救兵?原来他们“狐假虎威”背后的小心机是在向老师要自己权利,而我总是以营养全面、身体发展、培养良好习惯这种所谓的“为孩子好”教育引导他们,却忽略了孩子们的权利和感受。之后,遇到孩子们用自己的家长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会认真对待孩子的想法,与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用孩子可接纳的方式引导孩子,切忌用教师所谓的好心强迫孩子。

之后,我和悠悠、潇潇有了新故事。 悠悠遇到吃青菜、木耳犯难 时,我不再用各种方法喂她,而是跟她聊天:为什么悠悠不想吃这 些青菜和木耳呢?悠悠一脸嫌 弃地说:青菜有股特别难闻的味 道,吃到嘴里会特别恶心。木耳黑 黑的一吃就想吐。”……我和悠悠分享自己小时候不爱吃香菜、胡萝 卜的故事,悠悠睁大了眼睛:原来 老师也挑食啊!我还告诉悠悠, 每次吃一小点不爱吃的东西,慢慢 地就会爱上这个食物,老师就是 用这种办法,爱上了胡萝卜(这里孩子狐假虎威背后的小心机是我的小心机,我还是希望孩子不 挑食的)。悠悠似乎明白了,再次吃青菜、木耳时,她兴奋地一边用小 手比划一边得意地告诉我:李老 师,今天我吃了一小片菜叶、一丢 丢木耳。当然对她的夸奖是必不 可少的。潇潇更是可爱,早上磨磨 唧唧地要爸爸告诉我中午不睡觉,到了中午我就信守承诺:潇 潇,你今天睡觉吗?不睡觉的话可以去看看书或者做你想做的事情, 但不能吵到小朋友。潇潇脸上露出丝丝的喜悦,去看书了,但没过多久就哈欠连天地告诉我:老 师,我困了。打这以后,潇潇再也 不嚷嚷让爸爸说不睡觉的事儿了。

孩子们的“狐假虎威”让我明白:尊重孩子不是理念,不是口号,而是教师的行动。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感受孩子、理解孩子的生活,尊重孩子生活的权利,不要让孩子生活在教师理想的生活里,而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真实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