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的改变之旅

| 分类: 家长资源贡献

不知不觉,我的儿子堂堂已经开始大班的生活了。在老师眼中,他是个乖巧、听话、喜欢与大家分享自己生活点滴的小伙子;在小朋友眼中,他是个活泼搞笑的开心果。其实,这与两年前那个刚入园时的腼腆小男孩相比是截然不同的。堂堂的成长与老师的引导和家庭的帮助密不可分。
    还记得小班上学期的一天放学,老师跟我讲,堂堂好像不太会跟小朋友一起玩儿,融入不进去。我开始没太当回事儿,觉得小朋友相互熟悉需要一个过程。可是过了好几个月,堂堂仍表现得不太喜欢幼儿园,给出的理由是没有小朋友一起玩儿,没意思。我心头一紧,意识到:孩子可能是由于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过于依赖家长所造成的。虽然我们会经常带堂堂与同龄的孩子玩耍,跟他讲要多跟小朋友友好相处等等,但效果甚微。看来想改变这个局面,不是几句开导的话就能奏效的。我跟爸爸商量,希望通过一次旅行,让堂堂变得不那么内向,更加开朗和独立。
    经过爸爸一番周密的安排,我们开始了这次“改变”之旅。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把我们带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未来的二十天,于我们于他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只是没想到这“第一次战争”竟来的这么快 — 从独立在后排乘坐安全座椅开始。
    以前,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去其他城市旅行,都由我陪着堂堂在后排就坐,爸爸一个人在前面开车。为了培养他的独立性,我们决定让他一个人在后排乘坐安全座椅并自己安排在车上的时间。一开始,堂堂很抗拒,软磨硬泡后用嚎啕大哭来发泄不满。但我跟爸爸的态度非常的坚定,堂堂哭闹了几次,发现也没什么效果,就开始尝试自己来安排时间。之前看过一本关于幼儿教育的书籍,其中一点强调: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这样可以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培养独立的性格。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由于这次旅行横跨了美国好几个州,所以经常会有4-5个小时的车程。前面几天,他会一会儿翻翻书,一会儿玩玩小车,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发发呆,无聊了还会喊上几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以鼓励和引导为主。比如:看书的时间从20分钟增加到了30分钟;给我和爸爸讲故事;给自己想像出个赛车比赛的场景,让自己的两辆小赛车风驰电掣的比赛等等,我们都会给他大大的拥抱、赞许的眼光以及物质上的小奖励,让他很有成就感!旅行接近尾声的几天,堂堂在每天早上都会跟我十分兴奋地讲新的一天的安排,原来他在前一天晚上就已经想好了!对于孩子独立做的事,只要他努力了,结果无论怎样都要给予肯定,让孩子产生信心,让他觉得“我可以!”。这种感觉很重要,是孩子独立性得意发展的动力。
    其实,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格的时候,还应该时不时给他制造一些“麻烦”。游览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时候,我们住在一个老奶奶家。她家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养了三只狗,四只猫和一匹马。堂堂非常开心,就吵着要去院子里玩耍。但我和爸爸借口要准备晚餐,没办法陪他,只能由房东奶奶带他去玩。堂堂立即表示在房间里自己看书,但孩子的天性决定他终究禁不住外面动物世界的诱惑,没过一会儿他就跑过来让我帮他当翻译,跟奶奶讲三件事:1.去回廊看晚霞;2.喂马;3.喂狗吃饼干,房东奶奶欣然同意。透过玻璃窗看着这二位:一老一小,一高一矮,一个讲英语一个讲中文,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的玩在一起,开心地感受到了堂堂的进步。其实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先战胜自己!不要凡事都大包大揽,在孩子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应该鼓励他去想办法克服困难,而不是立即代劳。
    这次旅行结束后,堂堂返回校园。老师的反馈是:堂堂变得活泼开朗了,变得爱说爱笑了!而且会很努力地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次旅行,于我于他,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孩子性格的培养受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很大,独立的性格同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塑造的结果。孩子,让我们一起成长,变得更好!